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最快更新禽獸不如的穿越女 !
老戰士歡天喜地地抱著寶劍走了,把煩惱留給了居心不良的魔王。
製造鋼材有四種辦法。
第一種,也是最早發明的一種,是將那種簡易爐裡燒出來的夾雜著爐渣的熟鐵團,反覆加熱鍛打滲碳,也是這個時代的鐵匠普遍採用的技術。
這種鍛打滲碳法的好處是簡便易行,一兩個人就能操作,壞處是極其依賴原料質量。
羅馬時代的鋼劍,硬度還有4、500hv,而11世紀的一把鋼劍,硬度卻只有200hv出頭了。
200hv是什麼概念呢?
戰國時代的優質青銅劍,硬度是300hv。
但是,這不能說明羅馬的冶鋼技術特別超前,因為按羅馬人自己的記錄,好鋼都是從東方——印度和中國——進口的,是極其昂貴的奢侈品。
而中世紀相當長一段時間,大海掌握在南方的異教徒手中,商路也切斷了,許多羅馬時期的海港,都退化成了內地的農業村莊。
第二種製造鋼材的辦法,是高爐鑄鐵退火脫碳——熟鐵、生鐵和鋼的區別就在於碳多碳少,熟鐵碳少,生鐵碳多,鋼居中間,所以熟鐵要加工成鋼,需要滲碳,生鐵要加工成鋼,就要反過來脫碳——把高爐煉出的生鐵放在退火窯裡退火3~5天,在合適的退火
環境下,便可能得到退火脫碳鑄鋼。
第三種製造鋼材的辦法,就是赫赫有名的炒鋼法。
炒鋼法,在缶式爐中,高溫炒煉生鐵原料,先將鐵料加熱成半熔融狀,再不斷吹風攪拌,使鐵料中的碳氧化脫碳,控制得好,可以快速得到成批鋼材,控制得不好,出爐就是熟鐵。
第四種是灌鋼法……公元后的技術,夢裡也沒有。
第五種,坩堝法,把熟鐵和木炭一起裝到坩堝裡,在敞爐裡強制加熱4小時,印度有名的烏茲鋼就是這樣冶煉的,這需要優質鐵礦石。
羅怡考慮再三以後,在高爐(豎爐)旁邊建了一個缶式爐。
她的打算是,球墨鑄鐵的效能雖然好,但是煉製不易,似乎還需要稀土——這到哪裡去弄?白心黑心鑄鐵做農具上佳,做兵器似乎不合適,高爐鍊鐵耗費太大,這年頭買鐵農具無異於發瘋,看鐵匠和周圍人的樣子,方圓百里估計再也找不出第二個瘋子來。
她必須找個高附加值——也就是說,低成本高價格還有銷路——產品來補貼。
她想到了做鋼製兵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