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般都在秋收後進行,選擇這個時間已是農閒了,二是收了農作物的地可以取土,三是有麥草可以洗泥和土。
秋天了,大雁排成行在天空往南邊飛,尋找溫暖的地方,農家人也開始熱火朝天地脫起土坯以備搭火炕用。我清楚地記得,每年的秋收後,我的父母就坐在土炕上盤算著如何盤新炕,計議妥當,我父親就領著我們弟兄幾個到地裡,選擇一塊平整的地方,用石碌碡將地壓實,用平頭鐵鍬挖好胡基暴曬,然後到飼養場借來鍘刀,從家裡拉一車子麥草,在事先選擇好的平整的場地上將麥草鍘成手把長短的小節。
等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開始忙碌和泥了,這也有技巧,土和水及麥草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太多和的泥稀不宜土坯成型,泥土太硬了坨不勻實,摻入一定比例的麥草防止土坯斷裂更具拉力,草少了容易斷裂,草多了也不結實。這個比例全靠每年坨炕面子的經驗和村人共同交流好的方法取得,沒有書本知識也沒有科學配方依,為了讓和成的泥均勻受到揉勁,也更有韌性,我們一家人捲起褲角,光著腳在泥中一遍又一遍地踩給泥上勁。剛開始還覺得好玩,沒過幾分鐘,泥的粘性增強,踩踏和提腳都很吃力,累得雙腿和雙腳疲憊無力,幹到最後幾乎累的都虛脫了,脫泥終於和好了,為了脫出來的土坯更耐用結實,需要把和好的泥醒上一兩天的時間再脫成土坯,和好的泥終於可以自然醒著去了,還沒有鬆一口氣,父系又帶我們去挖胡基了,母親又忙著升起炊煙給我們做飯吃了。
二天後,父親領著我們垞炕面子,就是把黏土放在一個大約十塊磚大小的木頭模子裡製作土磚,我和弟弟用鐵鍬將那堆和勻的泥裝在盆裡運送到垞的模具裡,父親彎著腰,把土坯模子在一個盛水的鐵槽裡涮了涮,將模子放平地上,將我們送倒模子裡的泥土用手壓實,接下來還要用雙手刮掉高出模子的泥巴,再用刮刀工具在上面抹平,表面光滑平順,並修理平整,當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如果刮者的眼力、技藝、手勁和力氣很好,就能在黃土上刮出美妙的圖案。然後模子往出一撥,這樣一塊炕面子就算製作形了。當他完成這個程式後,從頭再來……,就這樣一塊兩塊三塊的製作著。
這個活很累人,我和弟弟運送泥土,每一鍬都要很用力,每一盆泥土都要用吃奶的勁才能送過去,不一會附在脊樑上的衣服出了一層白花花的汗漬,褲子濺的泥漿已被烈日烤乾水分,變成了斑斑駁駁的幹泥巴。不知挖了多久,他們就像機器人一樣不斷重複著那一個動作,手臂也形成了自然的動作,不斷上下,如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