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口居住的土地,也由於溫潤的環境和降雨線的北移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高原常年惡劣的環境,其實很難承得起一個龐大帝國的發展,而當時溼潤的氣候,讓高原也有了能生養千萬人口的條件。
於是,一個崛起的帝國,在一個百年難遇的王者手裡建立並且成長起來了。
自貞觀七年開始,已成氣象的吐蕃開始逐漸和大唐進行交往,松贊干布很清楚,吐蕃雖然可以據險而守,又能憑藉不弱的國力抵抗大唐的兵鋒。
但吐蕃始終是難以戰勝大唐的。
這位聰明的統治者開始想如漢朝和匈奴的和親,來穩定兩家的關係。
而大唐的將士也由於不適應高原的環境,在高原地區會有高原反應而喪失戰鬥力,也由於二鳳的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的相對平和的外交政策,最終在貞觀時期,兩方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衝突。
貞觀十五年,太宗將遠支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這位雄主。
二鳳的和親使團解決了吐蕃生產資料的問題,讓一個剛從原始社會完成一統的民族和政權成功的蛻變成了一個地方霸權。
強盛起來的吐蕃毫不客氣,在玄宗時期,安史之亂後,吐蕃趁機入侵大唐,侵佔了河西走廊,斷絕了大唐內地與安西都護府的聯絡。
這也是安西都護府衰落的原因之一。
吐蕃成為了河西最大的奴隸主後,他們採取了分化的統治政策,籠絡大族、奴役百姓。
對於當時還在河西的唐人而言,最好的下場就是刺面為奴。
不然,像那些老弱病殘的唐人,要麼直接殺之,要麼割舌斷手剖目被玩弄後隨意的丟到路旁餵狗。
到了宋朝時期,河西幾乎已無漢人存在,就算是漢民後裔,也不知自己漢人身份。
也是自此,中原王朝逐漸失去了河西走廊並且一丟就是幾百年。
後來的明朝只收復了河西,並沒有兵出雁門收復西域。
我們現在的人研究,覺得當時朱元璋的考慮是,國家經濟中心南移,首都在應天而不是長安,距離西域路途遙遠,所以才放棄的。
這也讓西域這顆明珠喪失了漢家文化的基礎,直到清朝才收復並且改名新疆省。
不得不說,明朝對於領土的不在乎,只看著關內的土地確實讓人很惋惜,明明是重定華夏的千古一帝洪武大帝,明明是萬國來朝戰功炳赫的永樂大帝。
但他們好像都對西域以及高原等這些故土不感興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