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為什麼安排得這樣奇怪呢?你只能活一次,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向世界展示的。
這一段悲劇性的獨白,不是出自一個英雄或哲學家王子之口,而是出自一個貪得無厭、心胸狹窄而無知的農民之口,這就給這篇故事的開頭部分灑下了完全不同的光芒。表面上的貪婪和粗俗只不過是一層薄薄的外殼,讀者必須去掉這層外殼才能取出珍珠;不僅如此,貪婪、粗俗和珍珠是合為一體的。就好像契訶夫讓一個殯儀工匠扮演那位悲劇性的丹麥王子[6]。那悲劇性的苦難、悲劇意識以及對宇宙秩序的反抗,在這個故事中都恰到好處地得到深刻的反映。
最後,契訶夫是在哪裡又是如何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揹著主人公種下那默契的種子的?當這個棺材匠在床上孤枕難眠,他就去夠他的小提琴,這時候我們從這夜晚的旋律中,大概就能聽出那些默契。此時此刻,青銅既變成了一個掃羅,飽受邪靈的折磨,又變成了一個大衛[7],“碰碰琴絃,小提琴在黑暗中就會發出錚錚的響聲,於是他就感覺好受一些。”
【註釋】
[1] 戈比:俄羅斯貨幣單位,一百個戈比等於一盧布。
[2] 《亡兒之歌》:捷克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的聲樂套曲,作於1902年,係為呂克特的同名詩譜曲。呂克特此詩為哀悼亡兒而作。馬勒作成此曲後,1906年其愛女不幸夭折,馬勒在悲痛中曾哀嘆“愛女之死,實為此曲預悼之故”。
[3] 出自《聖經》傳道書第一章第二節。
[4] 哈西德教:猶太教一個教派。
[5] 語出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中哈姆雷特那段著名的獨白“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個問題”。作者以《哈姆雷特》為例,蓋因該劇是典型的傳統悲劇。
[6] 丹麥王子:指《哈姆雷特》的主人公丹麥王子哈姆雷特。
[7] 參見《聖經·撒母耳記上》“:主的靈離開掃羅,有惡魔從主那裡來擾亂他……從神那裡來的惡魔臨到掃羅身上的時候,大衛就拿琴,用手而彈,掃羅便舒暢爽快,惡魔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