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
我現在腦子還有點轉不過來,想了想,道:“會做飯。”
張海琪覺得好笑:“行吧,在你找到回去的辦法前,先給大家做飯。”
我這個剛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在1908年的民國變成了廚娘,張海琪很快發現我其實懂醫,這個世界會醫術比會法術都吃香,於是我又擔任起孩子們的私人醫生。
這裡的孩子都是張海琪收養的孤兒,全都不是真正的張家人,但他們都改了原來的名字,如今全姓張。
但他們文化程度有限,不會寫字也不會講普通話,新的名字對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孩子都太複雜了,於是彼此之間只叫對方的外號。
我也就跟著叫了。
張海琪所住的地方並不是無人區,而是位於廈門鼓浪嶼的海灘,小鎮離得不遠,街道兩邊有很多我熟悉的小洋樓。
她靠海吃海,漁產豐富,加上有些權勢,家裡不缺吃穿。
只是請不起醫生。
鎮上只有一個醫生,是海事衙門的御用,這個部門相當於現在的海軍,是張海琪管轄的範圍,但她的權利還是會受到外國軍官的壓制。
現在的廈門還處於受《南京條約》挾持後的狀態,有洋人的租界,醫生這種高階職業都只能服務於他們。
張海琪警告我儘量不要靠近租界區域,也不要被別人看到我的紋身,我在這裡沒有身份證明,會很麻煩。
我一心想回去,懶得外出,更沒空外出,在這裡的生活,可比在我的世界忙碌多了。
孩子們之前都是自己隨便處理傷口,沒人教他們要如何使用草藥和繃帶,磕磕碰碰在訓練中是常有的事。這些孩子沒有像我小時候那樣的衛生條件和醫療措施,難免容易出現傷口感染流膿的情況。
如果傷勢惡化,張海琪會用些土辦法替他們保命,過程相當痛苦。
我的出現替孩子們解決了這樣的煩惱,儘管可供選擇的醫療用品相當稀缺,但他們的傷也都只在皮外,倒也夠用了。
偶爾骨折脫臼,我也能及時處理。
一來二去的,孩子們就和我混熟了,短短一個星期,他們見到我比見到張海琪高興。這個被他們叫做乾孃的女人,只會做水煮白菜湯,饅頭隨便熱一熱,魚熟了便能吃。
煎蛋一回是獎勵表現好的孩子。
可我就講究多了,儘管調料不齊,但手藝肯定比張海琪強。
於是一日三餐成了孩子們訓練結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