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向齊景公推薦,受到封賞。唐朝有個夫人的婆婆年歲大了掉了牙齒,吃飯有困難,這個夫人天天為婆婆叩拜並給她哺乳。孟軻的母親為了教育孩子注意選擇鄰居,並在孟軻逃學時砍斷機杼進行勸說,使盂軻最後成為大儒家。唐朝一女子玫英遇到強盜,她怕被強盜汙辱,損壞了貞節,就跳進大糞坑裡,還喝了糞,強盜只好走了。五代時,王凝在外做官病死,他的妻子背遺骨回鄉,住宿時與店主發生爭執,店主拉了她的胳膊,她自己便用斧子把被男人拉過的胳膊砍掉了。三國時魏國曹文叔的妻子令女因丈夫早死,擔心被逼改嫁,先後將耳朵和鼻子割掉,以示決心。華夏有著許許多多的賢良的婦女。她們的事蹟說是說不完的。賢良的婦女如果能按此典條去做的話,她們的故事能世世代代流傳下去,她們的名字將流芳萬代。
王褒教諸子孫努力學習
【原文】
陶士衡曰:“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陰。”文士何不誦書,武士何不馬射。若乃玄冬修夜,朱明永日,肅其居處,崇其牆仞,門無糅雜,坐闕號呶,以之求學,則仲尼之門人也;以之為文,則賈生之升堂也。古者盤盂有銘,几杖有誠。進退循焉,俯仰觀焉。《文王》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立身行道,終始若一。“造次必於是”,君子之言歟。
……吾始乎幼學,及於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釋之談,江左以來,斯業不墜,汝能修之,吾之志也。
——選自《梁書·王規傳》
【譯文】
陶侃(又作士衡,東晉徵西大將軍,荊、江二州刺史)說:“從前大禹不吝惜直徑一尺長的玉璧而珍惜短暫的光陰。”文人為何不去讀書?武士為何不去騎馬射箭?不論冬夜夏日,能夠讓住所保持肅靜,加高圍牆,門前無雜亂,座上無喧譁,像這樣來探索學問,就可以像孔子的弟子了;能夠這樣來作文章,就可以像賈誼一樣有高深的造詣。古時盤、盂上都鑄有銘文;桌子、手杖上都刻有誡語,進退都有所遵循,低頭抬頭都能夠看見。《文王》(其實是《詩經·大雅·蕩》裡的詩句)這首詩裡說:“並非沒有開頭,而是很少有終結。”不論是做人還是行事,都要始終如一,堅持到底。“哪怕是匆忙時也必須這樣。”這是孔子告誡我們的話。
……我從幼學開始,到了五十歲才懂得了天命。我既崇敬周公、孔子的教導,又遵循老子、佛教的學說,從江東以來,這些學業
都不荒廢,你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學習,這是我的希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