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此時姓朱的人已不能說話了。祖父緩
緩地將銀款遞上並告訴說:“這是去年所借銀兩的本利,全部送上,請查核收下。”姓朱的人忽然坐起來,讚頌道:“世上有像你這樣講究忠信的人,吾可閉口閤眼了!祝願你世代子孫賢良。”說完此話,便斷氣了。祖父就哭著向姓朱的人告別而歸。家裡人一問,知道還清所有欠款,有的就責怪他真傻。祖父回答說:“我就是因為傻,才不先到家裡,不然的話,會被你們所迷惑了。”如此盛德,還不值得你們大書特書嗎?
李世民教子納諫
【原文】
夫王者高居深視,虧聰阻明,恐有過而不聞,懼有闕而莫補。所以設鞀樹木,思獻替之謀;傾耳虛心,佇忠正之說。言之而是,雖在僕隸芻蕘,猶不可棄;言之而非,雖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其議可觀,不責其辨;其理可用,不責其文。至若折檻壞疏,標之以作戒;引裾卻坐,顯之以自非。故忠者瀝其心,智者盡其策。臣無隔情於上,君能遍照於下。昏主則不然。說者拒之以威,勸者窮之以罪。大臣惜祿而莫諫,小臣畏誅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極荒淫之志,其為壅塞,無由自知。以為德超三皇,才過五帝。至於身亡國滅,豈不悲矣!此拒諫之惡也。
——選自《唐太宗集》
【譯文】
帝王高高在上,深居宮中,耳不聰目不明,唯恐有了過失也聽不見人說,只怕有了缺點而得不到補正。所以安排鞀樹木,以期有人來進獻諫言;自己虛心傾聽,接受正確的意見。言之有理,即使是奴僕,砍柴人,也不能不聽;說得不對,即使是王公卿相,也未必接受。議論觀點正確,不要求他分析得怎樣;道理有實用性,也就不要求文字寫得好。朱雲進諫攀折殿檻,漢成帝用保留原檻來表彰他直諫;師經進諫投瑟撞壞了窗子,魏文侯特地留著壞窗戶讓人引為鑑戒;辛毗諫魏文帝曹丕,竟拉扯他的前襟,袁盎勸諫漢文帝,不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坐,使人主能看到自己的過錯。所以,忠臣肝膽相照,謀士盡其心智。為臣的決無二心對上,為君者就能恩澤天下百姓。昏君就不這樣。他擺出威嚴將遊說者拒之門外,對進諫的人窮加罪名。這樣一來,大臣害怕失去俸祿而不敢進諫,小臣害怕殺頭而不敢多說。為君者便放縱暴虐,極盡荒淫,思想閉塞,毫無自知之明。還認為自己德行高於三皇,才能超過了五帝。結果導致身亡國滅,難道不可悲可嘆嗎!這就是拒進忠諫的惡果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