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然“塔菲-3”都能搞定,哈爾西主力難道就碰不得?
慄田部隊中,僅以“大和”號為例,共攜帶18英寸炮彈1080發,迄今為止僅使用了81發,8%都不到。以現存炮彈的數量,再應付四五次大型海戰絕沒問題。
“和空艦船同歸於盡,恕不從命”“寧可把屍體沉入西太平洋海底,也不讓它暴曬在萊特灣的沙灘上”,正是出於這些考慮,慄田在事先沒有請示大本營的情況下,就決定採取第二種選擇,即推遲突入萊特灣的計劃,先與哈爾西主力對陣再說。
“大和”號的艦橋由圓形和橢圓形的鐵塊鑄成,慄田在上層坐鎮指揮全軍;參謀們在下面的作戰室裡收集和整理情報,透過參謀長小柳富次少將送交給慄田。對慄田的命令,小柳也有些疑惑,但在慄田向他說明意圖後,他立即對此表示贊同。
旗艦“大和”號的桅杆上升起了戰鬥訊號:“本艦隊決定同位於蘇祿安島燈塔5度113海里處的敵機動部隊決戰。”
看到這個訊號,各艦發出一片“萬歲”的歡呼聲。慄田部隊的官兵本來就不願跟萊特灣裡的“空船”作戰,是慄田硬壓下去的,現在慄田改弦更張,自然很受大家的歡迎。
慄田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捷1號”計劃的目的。這個計劃就是要引開哈爾西,突入萊特灣,最後摧毀麥克阿瑟的登陸部隊,哪怕是同歸於盡。要不然,小澤、西村、志摩不全變成打醬油的了嗎?
得便宜處失便宜,慄田一個念頭,那些沉入海底的日艦算是白做“犧牲品”了。這位日本海軍將領可能完全沒有想過,如果他摧毀了萊特灣裡的艦船和美軍沿岸臨時搭建的機場,即便麥克阿瑟已經完成了登陸,美軍龐大的登陸部隊也會立刻陷入被動局面,他們會失去補給,失去增援,甚至失去空中掩護。說得更可怕一點兒,山下甚至有可能全殲美軍登陸部隊!
後來,慄田終於承認自己錯失了良機:“我只能依據我看到的情況採取行動,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離奪取勝利是那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