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河西去到娘子關。今天的綿河就是古代的綿蔓水,源出山西平定縣,娘子關以上稱桃河,過了娘子關稱綿河,流入井陘縣與甘陶河匯合後稱冶河,北流進入今平山縣,匯入滹沱河。娘子關扼守綿河河谷,關勢險要,是一處有名的古關古戰場,不過,時代要晚得多,大概是在隋唐以後。清代學者王先謙以為背水之戰發生在這一帶,當是沒有根據的臆測[24],關前的桃河河谷,狹小促窄,大軍擺不開無法作戰,親歷實地一目瞭然。
由娘子關去舊關,是井陘道的西口,如今已經沒有遺址關城,只有地名尚存。由舊關走307號國道去井陘縣,大體沿襲了古今井陘道的路徑,經過核桃園、小龍窩、長生口、板橋、天長鎮,一直到今天井陘縣城所在的微水鎮,背水之戰的地點,被定在這裡。實地考察前,我也作如是觀。
到了縣城,經文管所杜鮮明所長介紹,方知由天長鎮開始,井陘道有南北兩條,南道由天長鎮沿綿河河谷東去,渡過冶水,穿越微水鎮經過東天門、上安鎮,進入鹿泉市到土門關,有名的秦皇古驛道,就定在這一線。因為東天門關城遺址和車轍儲存完好,已經開闢為觀光點。不過,這條井陘南道,開通於明朝萬曆年間,並未發現有更早的遺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233139562.jpg"/>
背水戰場2012年6月,我到井陘關一帶訪古。幾經反覆曲折,終於在威州古城下的冶水河畔,找到背水之戰的古戰場。冶水河岸綠樹成蔭,流水清澈,是靈氣瀰漫的好去處,使我想起淮陰水鄉。韓信生於水鄉淮陰,地靈人傑,用兵最善於藉助水勢河道。
井陘北道,也由天長鎮起,渡過綿河,北上經劉家溝進入礦區,走西溝、青石嶺,抵達北固底渡冶河,東去經過威州鎮南的南溝、北平望,進入鹿泉市到土門關。井陘縣內,戰國秦漢的古代遺址,都集中在這一線。這一條道路,才是戰國秦漢以來的井陘古道。威州鎮北岸村北,有威州古城遺址,築成於戰國時代,是中山王國南部鎮守井陘道的要塞,古稱蔓萌城,在趙國與中山國的多次戰爭中,這裡都是戰場[25]。
真是聞所未聞,眼界大開。當即決定走井陘北道去威州鎮,隱隱約約有預感,背水之戰的戰場,或許就在威州古城一帶?
於是去青石嶺,井陘古道尚有遺存,方形石塊鋪砌修成的山嶺坡道,地勢險峻,路狹窄處寬不過3米,堪稱“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道路穿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