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十萬秦軍降卒,歷史上多有所懷疑,我也表示過難以置信[13],由范增的立場來看,事情確是也有辯解的餘地。也許,范增曾經勸阻過,是從政策的角度,但是,從情感的角度,他充分理解各國將士仇恨秦軍的心情,特別是趙國將士的衝動,他以為是不可阻擋的合理補償。
至於項羽殺秦王嬰,焚燒秦國宮室,范增也自有他充分的說辭。這些說辭,從楚國的立場上看,也是合於一方情理,並非不可理解。想來,滅秦之初,六國與秦國之間多年積累的怨恨甚深,沒有猛烈的宣洩是難以化解的。
范增是項羽的軍師、最重要的謀臣,是慧眼,也是智囊。失去了范增的項羽,宛若一頭瞎撞亂闖的猛獸,一步步走上了疲於奔命的末路。劉邦曾經說過,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最終為我所消滅[14]。蘇東坡稱范增為“人傑”,他有感於陳平離間范增的事情,在《論項羽范增》中說:“物必先腐也,而後蠹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蘇東坡是說,事物必先有腐敗,然後才有蠹蟲生長其間。人事必先有猜疑,然後讒言才能摻入其間。陳平雖然足智多謀,豈能離間信任臣下的主上。蘇東坡進而指出,項羽猜疑范增的真正原因,在於對待義帝(楚懷王)的態度分歧。項梁擁立懷王,出於范增的建議,項羽謀殺義帝,范增極力反對,“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15]。
誠哉是言。項羽不聽范增的勸諫,一意孤行殺死義帝,其背後的用心,是要以項氏取代熊氏入主楚國,完成楚國正統的交替。這一行動,不僅是項羽的個人意願,更合於項氏家族的整體利益。從政治上希望保全義帝的范增,由此與項羽和項氏家族陷入難以調和的對立,終於被離間出局。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使我想到漢魏交替之際的荀彧。荀彧是曹操的軍師,也是慧眼和智囊,一直深受曹操的信任和重用。荀彧後來被猜疑,憂鬱而死。追究其原因,與范增類似,在對待以曹氏取代劉氏承繼大統的問題上,荀彧的態度有所保留[16]。
看來,在類似的條件下,歷史往往重演。大統神器,最牽動帝王、主公的心結,臣下謀事,對此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