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在得知我的很多同學現在都在做家庭主婦後,我爸媽不約而同地露出惋惜的神色。
我媽說:“好不容易考那麼好的學校不是太可惜了嗎?!”
我爸則是算了一筆賬:九年義務制教育,再讀三年高中,上大學後每學期學費六千多,國家每月補貼一百五十元飯費,再加各種花銷雜費,這麼多年下來少說也得十萬塊。
“你說說,十年前十萬塊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最後隨隨便便就當家庭主婦了,這錢不白花了嗎?”
以前每當我不想工作,希望歇歇的時候,我爸都會這麼算經濟賬,那時候確實無話可說,但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最後選擇了做家庭主婦這件事,我倒是覺得不能光從經濟上算這筆賬。
對於上一代人而言,做家庭主婦往往是一種“被迫”的選擇——要麼是不能就業,要麼是因為教育程度不高導致的就業面過窄。這種“被迫”選擇之下帶來的種種不自由,令人心有餘悸。因此有工作有收入是上一代為子女謀劃的幸福人生出路。
再看高等教育的投入,需要傾注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國家的人力、物力和心力來完成。這種數年如一日的心血傾注,理論上應該有相當的價值回報才對。
可什麼才算有價值的回報呢?
賺錢養家,有經濟收入,實現自我價值,是一種最直觀的回報。
可如果“家庭主婦”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主動選擇,而不是為了周全他人的犧牲,也是有利於家庭幸福的——這種幸福,也可以算作一種回報吧。
《哈佛談判心理學》的作者是哈佛法學院協商談判課程教授,也是著名的國際談判專家,她講過一個親身經歷的家庭衝突:她的母親是領先於她那個時代的先鋒,也是一位傑出的職業女性。在女性普遍不工作的年代,她常常因為“自己上班,讓丈夫接孩子”而受到其他主婦們的排擠。她讓自己的女兒們都接受了極好的教育,可意外的是,大女兒在接受過普林斯頓和康奈爾頂尖名校的教育後,居然心甘情願地去做了一名家庭主婦。
這讓這位作者的母親大為光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在拿過富布賴特獎學金後,居然選擇“待在家裡看孩子”。為此,以後只要有機會,母親就不斷地責備大女兒“浪費了社會資源”“喪失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
可大女兒卻十分坦然,她一面平靜接受著母親的批評,一面繼續做家庭主婦。母親要她發揮潛能,她就激發出自己作為母親的潛能,把自己的五個孩子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