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寫“如何度過倦怠期”,發現原來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方法卻各有千秋,於是也想寫寫這個話題,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和經驗。
我的愛好非常廣泛,業餘時間做過的大部分事情都經歷過所謂平臺期或倦怠期,好多門“手藝”都因此陣亡了,而那些突破了倦怠期能堅持到今天的,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還算滿意的成績。
很多人以為,當做一件事做到很累的時候,就會出現倦怠期。其實並非如此。剛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是最疲憊但也最興奮的時候,即便很累,卻因為正在興頭上,非常容易進步,所以反而不會有“倦怠”的感覺。
倦怠期往往會在明明感覺“已經很努力了,卻絲毫看不到任何進步和效果”的時候悄然而至。
我自己的公眾號就是一個例子,開始打雞血似的每兩天都更新一次,最勤奮還有過日更的時候,可隨著使用者增長趨於平緩,新鮮勁過去了,感覺無論寫什麼使用者都沒反應了——第一個倦怠期到來了。
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非要做這件事啊?這對現在的工作有任何幫助嗎?如果不寫了,豈不是一下子就能多出好多時間?
每天都在這樣的自我懷疑又自我勸解中度過。我有時想寫勵志,有時又想寫段子……但想個開頭,雜念就隨之而來……寫這個有用嗎?誰看啊?想到這裡,我就立刻洩氣了,許多文章只留下一個開頭在那裡。
於是在遭遇倦怠期的時候,我順理成章地休息了兩週半,才又重新開始,以每週一次的頻率繼續更新。
突破倦怠期的,其實沒什麼巧辦法,真正有效的反而都是“笨方法”:
第一,記錄自己的努力。
從公眾號突破五千粉絲的時候,我在手機裡開了一個備忘錄,命名為《公眾號日誌》,就像航海日誌一樣,流水賬似的機械記錄下日期、粉絲數、今天寫了什麼內容,以及做了什麼互動,有時還寫上經驗教訓或感悟。原來並沒有用心打理過這個日誌,都是隨手開啟,匆匆寫幾個字,然後看也不看就關掉了。
可是倦怠期的時候,開啟這個日誌一看,媽呀,居然已經寫那麼長了!
再仔細看記錄的粉絲增長,發現本就沒什麼規律、時高時低。再看原來寫下的那些感悟,發現自己透過這件小事,學到了不少新東西,也認識了以往圈子並無交集的人。
這麼去想,注意力自然就從“粉絲量增長”上被轉移開了。對於做這件事的初心,反倒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