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他們相信已經徹底地把我駁倒了。”
從《回憶錄》來看,拉赫瑪尼諾夫是一個愉快的人,可是他的音樂是陰鬱的。這是很多藝術家共有的特徵,人的風格與作品的風格常常對立起來。顯然,藝術家不願意對自己口袋裡已經擁有的東西津津樂道,對藝術的追求其實也是對人生的追求,當然這一次是對完全陌生的人生的追求,因為藝術家需要虛構的事物來填充現實世界裡過多的空白。畢加索的解釋是藝術家有著天生的預感,當他們心情愉快的時候,他們就會預感到悲傷的來臨,於是提前在作品中表達出來;反過來,當他們悲傷的時候,他們的作品便會預告苦盡甜來的歡樂。拉赫瑪尼諾夫兩者兼而有之,《回憶錄》顯示,拉赫瑪尼諾夫愉快的人生之路是穩定和可靠的,因此他作品中陰鬱的情緒也獲得了同樣的穩定,成為了貫穿他一生創作的基調。我們十分輕易地從他作品中感受到俄羅斯草原遼闊的氣息,不過他的遼闊草原始終是灰濛濛的。他知道自己作品中缺少鮮明的色彩,或者說是缺少色彩的變化。為此,他尊重裡姆斯基·科薩科夫,他說:“我將永遠不會忘記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對我的作品所給予的批評。”
他指的是《春天》康塔塔。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認為他的音樂寫得很好,可是樂隊裡沒有出現‘春天’的氣息。拉赫瑪尼諾夫感到這是一針見血的批評,很多年以後,他仍然想把《春天》康塔塔的配器全部修改。他這樣讚揚他的朋友:“在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作品裡,人們對他的音樂想要表達的‘氣象的’情景從無絲毫懷疑。如果是一場暴風雪,雪花似乎從木管和小提琴的音孔中飛舞地飄落而出;陽光高照時,所有的樂器都發出炫目的光輝;描寫流水時,浪花潺潺地在樂隊中四處濺潑,而這種效果不是用廉價的豎琴刮奏製造出來的;描寫天空閃爍著星光的冬夜時,音響清涼,透明如鏡。”
拉赫瑪尼諾夫對自己深感不滿,他說:“我過去寫作時,完全不理解——我不知道怎麼說才好……樂隊音響和——氣象學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作品世界裡有一個預報準確的氣象站,而在他自己的作品世界裡,連一個經常出錯的氣象站都沒有。這是令他深感不安的原因所在。問題是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灰濛濛的氣候是持久不變的,那裡不需要任何來自氣象方面的預報。就像沒有人認為有必要在自己的夢境中設立一個氣象站,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的世界其實就是夢的世界,在歡樂和痛苦的情感的背景上,拉赫瑪尼諾夫的色彩都是相同的,如同在夢中無論是悲是喜,色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