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2、千歌百舞不可數 (第1/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音樂與舞蹈雖然分屬於兩種藝術門類,但又是彼此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而這種音樂與舞蹈的密切聯絡,在盛唐時期體現的尤為明顯。

在前邊介紹完盛唐音樂的代表作《霓裳羽衣曲》後,本節我們來看一看那個時期舞蹈藝術的成就。

事實上,唐朝的音樂概念與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純音樂概念不太相同,器樂演奏、舞蹈、雜技三者合一,唐人統稱為“樂”。可見舞蹈作為唐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唐帝國的黃金時代不可能沒有成就。

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期供皇家祭祀用的稱為雅樂,宮廷聚會娛樂用的稱為燕樂。兩種樂除了有專門的配樂之外,更有專門的舞蹈。而專門訓練、管理樂舞事務工作的部門是太樂署,開元、天寶時代的太樂署管理的樂舞人員達到了三萬以上,創造了整個唐朝290年曆史的最高峰。

盛唐時期的舞蹈以中原樂舞為基礎,吸收融化了國內各族及外國樂舞的各種特點,創造了新樂舞,稱為坐部伎與立部伎。在堂上坐著演奏的稱為坐部伎,在堂下站著演奏的稱為立部伎。坐部伎包括燕樂、長壽樂、天授樂、鳥歌萬歲樂、龍池樂、小破陣樂六個部分。立部伎包括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光聖樂八個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坐、立部伎整個十四支樂中,其中有四隻是李隆基創作或改編的,分別是小破陣樂、聖壽樂、光聖樂和龍池樂。

不過在李隆基創作和改編的所有舞蹈中,最讓他感到驕傲的,甚至在中國舞蹈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當屬《聖樂樂》。

《聖樂樂》雖然不屬於坐、立部伎之中,但它卻有著自身鮮明的特色,那就是以舞寫字。在後來唐代宗的寶應年間,時任國子司業的崔令欽編著的唐代教坊制度和軼聞的《教坊記》中,對《聖樂樂》的演出情況做了詳細的描述,其舞蹈創作的主題思想是宣傳以德服人,也就是文舞勝於武舞,透過這種創作理念的展現,進而宣傳李唐皇室文治天下的理念。

聖樂舞在表演時,舞蹈演員的舞姿首先要求要像擁有鮮豔的羽毛的飛鳥,在天空中翱翔展翅不斷交錯飛翔,並要給觀眾一種旋轉如風的視覺畫面,在這種效果的感染下,舞蹈表演者開始合著鼓點的節奏,如綵鸞般迂迴、白鶴般矗立,正像文字的開創。循著鳥跡排列的不能有絲毫差錯,而上古時期傳說的倉頡造字這個主旨也隨之點劃分明。

此時整體的舞蹈隊形開始逐漸向左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改口叫姐夫後,姐姐慌了 打網球的獵人拐走了琴酒 從看見血條開始橫壓億萬天驕 御獸:從雙倍命獸開始 (綜漫同人)港黑幹部討厭青花魚 井底飛天 人類幼崽廢土苟活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