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在前邊我們介紹玄奘求法的時候曾經說過,唐朝的和尚全都是政府的在編人員,算是出家的公務員,政府會給這些在編的和尚劃撥一些土地,而且不用交稅,從某種角度而言,唐朝的和尚尼姑基本上算是白吃白喝,不用承擔任何納稅人的任何職責。
如果拆除多餘的寺廟,讓那些白吃白喝的和尚尼姑還俗,會能減輕國家很多的負擔!
雖然這個決策不像管理義倉和治理河道那樣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定下,畢竟這涉及到宗教問題和諸多人的切身利益,但魄力十足的李隆基還是決定要試一試,所以既義倉制度和治理河道兩個舉措相繼實施後,李隆基下令拆毀全國多餘的寺廟,勒令和尚尼姑必須還俗,參與國家建設。
據史料記載,當時拆毀的寺廟共計2千餘座,被勒令還俗的和尚尼姑將近8萬人,這些被拆除的寺廟,其原有的土地完全歸還到了政府手中,然後政府進行統籌的規劃,將土地分給那些流民。
寺廟佔有的土地,李隆基可以憑藉強制的手段進行回收,但接下來貴戚們手中的土地該如何收回則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能夠解決!
強勢的手段是萬萬不行的,這一點李隆基深刻的明白!
所謂貴戚就是那些王子、外戚、皇族等相關人員組成的有勞動力但卻白吃白喝的人,與和尚尼姑相比這些人不僅身份顯赫,有權有勢,而且都是與李隆基有血緣關係和姻緣關係的人,最關的是,法律已經規定了貴戚封地的合法化,如果強行剝奪,勢必會引起動盪。
李隆基明白如果無故剝奪貴戚們手中的土地,貴戚們很可能會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進行打擊報復,進而圖謀不軌。
所以,李隆基只能採取曲線救國的策略,他規定從現在開始,作為李唐王朝的貴戚,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家分憂,為了讓大家給全國的百姓們做一個模範帶頭作用,所有的貴戚們按照手中土地的多少,按比例上交土地稅。
當然在最初階段,土地稅額並不多,貴戚們完全能夠負擔的起,李隆基的策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逐漸加價!
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很有效,並沒有引起貴戚們的反對,但不久之後李隆基發現,與貴戚們掌握著大量土地相比,貴戚們的行為方式才是制約這個帝國向前發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