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大將軍又是怎麼做的?
這一聲反問之後,朱明忠的眉頭緊蹙著,他甚至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心跳是不甘的心跳。
難不成,真的是“老天保佑”?
“原本在佔領瓜州、鎮江以後,南京已近在咫尺,大將軍本應派主力登陸,直趨南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即攻城;即便一時拿不下來,也應切斷清方援軍入城的進路。可是大將軍呢?”
一口將杯中已經涼透的茶喝完,那涼茶卻無法撲滅朱明忠內心的灼烈的火焰。
“二十四佔領鎮江以後,北伐大軍行動異常緩慢。第二天,大將軍先是親自巡閱鎮江府城,又是閱兵、又是安撫,雖說句容、儀真、滁州、六合等城相繼來歸。然而,進攻南京這一頭等大事卻遲遲未行,直到三天以後,大將軍認為鎮江地區已安撫就緒,才在二十八那天召集各提督、統鎮商討進攻南京事宜。如此,便已經耽誤了三天,而討論的結果是什麼?是水路進發!”
本來,水路進發並沒有什麼,但在鄭成功作出由水路向南京進發的這一決定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鎮江到南京的水文條件。此處水文條件與下游截然不同,這裡江面狹窄,水流湍急,古時從鎮江漕運至南京,在這段江面上常有運船翻覆。而鄭軍的海船體型龐大,運轉笨重,在江面上逆水而行,很多時候只能靠人力從岸上牽拉前進,速度極慢。在歷史上更是拖拖拉拉的用了整整十天,才到達南京。
在朱明忠提及此事時,朱之瑜頗以為然的點著頭。
“若能水陸併發,想來自能更快抵達南京。”
“其實鎮江距南京不過百里之遙,如果由陸路直趨南京,按中提督甘輝的建議‘晝夜倍道,兼程而進’,至遲兩天內可達;再者,雖說步兵皆鐵鎧,難以疾速度,但按日行三十里,五日亦當達石頭城下。其實,鄭軍中身披重鎧的‘鐵人’不過區區數千人,其他絕大多數軍隊攜帶裝備較輕,決不至於一天只走三十里。所謂‘不習水土’、‘炎暑酷熱’,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同以遼東和北方人為主組成的清滿、漢軍隊相比,就很難說得過去。至於正逢大雨,不利陸路行軍,更是一種藉口,其實歸根結底,大將軍和其麾下諸將僅僅只是習慣水戰罷了,對於陸戰……”
搖搖頭,朱明忠並沒有說出那後世給予他們的評價——“缺乏戰略眼光。”正因為他們缺乏戰略眼光,才使得清方援兵由松江、杭州等地趕赴南京,路程要遠得多,竟然在決戰以前進入南京。
也正是因為缺乏戰略眼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