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靠的記載。不過,根據古來有識之士的推測來看,陳平的離間之計,確確實實激化了范增與項伯之間的矛盾[11]。范增明確認為,項伯重義貪財,眼光短淺,是深深蠕動於楚國政權中樞的蛀蟲。
范增為此直截了當地警告項羽說:“木蠹蛀蝕樹表,這是淺蠹;蛀蝕樹心,就是全蠹。臣下雖然淺薄不肖,也稍稍熟悉秦國的事情,瞭解秦國如何對六國施行離間之計的情況。
“多年以來,秦多次派遣間諜,攜帶大量金錢到六國,收買寵信之臣而對棟樑之臣施以讒言陷害,終於達成坐制天下的目的。在魏國,透過收買大將晉鄙的門客行間而迫使信陵君辭職。在趙國,先是收買丞相藺相如的舍人行間而撤換老將廉頗,後來又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行間而誅殺大將李牧。在齊國,收買丞相後勝行間而使齊國放棄武備抵抗。
“回顧這些往事,可知秦國是何等的巧妙而六國是何等的拙劣。使用間諜,一方面是相當艱辛的努力,另一方面稍微掉以輕心,就會被間諜趁機而入。當然,也不是沒有防範的辦法,只要君王明察,減少對於倖臣的寵幸,離間之計就會被識破。不過而今眼下,如同項伯這樣的人,身是骨肉至親,位當樞要之任,日夜與君王休慼相處,旦暮為敵方行間說項,對於這種蛀蝕樹心的全蠹,即使是英明的君王,怕也難以識破啊。”
范增是有洞見的賢明策士,他一方面希望項羽疏遠項伯,另一方面也感到無能為力。他了解項羽,項羽畢竟是一年輕的武將,長於軍事而短於政治,長於用力而短於用智,在長遠的戰略決策和複雜的人事選用上缺乏眼光,不能正確地決斷。他清楚項羽,項羽是項氏楚國貴族的千里駒,他的縱橫馳騁、上下起伏,都離不開項氏家族。成也項氏,敗也項氏,或許就是項羽的宿命。
在陳平的秘密工作之下,項伯和范增間的矛盾益發尖銳,相互攻擊不已。也是由於陳平的用間,項羽愈發傾向於項伯,加重了對范增的猜忌,開始削減范增的權力。心高氣傲、恨鐵不成鋼的范增,終於積怨成怒,他怒不可遏地對項羽說:“天下的事情已經大體有了定數,請君王自己看著辦吧!臣下老衰,請恩准歸老還鄉。”
於是,范增向項羽遞交了辭呈,離開了滎陽楚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