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用來尊稱亡國後的貴族後裔。《史記索隱》引劉德之言註釋漂母稱呼韓信為公子說:“秦末多失國,言王孫、公子,尊之也。”解釋非常貼切。
[10] 《蘇軾文集》第一冊第三卷,中華書局,1996年。
[11] 蒲將軍,疑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棘蒲侯柴武,他因鉅鹿之戰與英布一同先渡黃河攻佔秦軍糧草轉運要地棘蒲有功,後被封為棘蒲侯,史稱蒲將軍。
[12] 淮安考察,我與愛媛大學藤田勝久同行,得到淮陰師範學院張強先生的關照幫助,得以順利完成,在此表示感謝。
[13] 淮陰城故址和甘羅城,皆為秦漢古城遺址,可能是淮陰縣治所在。韓城遺址,據傳為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所築之城,也為漢代遺址。枚乘為西漢著名文人,淮陰人。枚乘故里碑為唐代物,僅存碑身,1958年碼頭渡口出土,現立有紀念碑。
[14] 韓信故里、胯下橋、韓侯釣臺、漂母祠、韓母墓、漂母墓等,皆為明清以來的遺址,幾經毀佚重建。
[15] 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劉邦軍接受秦國的投降後,酈商領兵平定漢中和巴蜀地區。
[16] 關於劉邦集團的人事構成、地域構成以及諸侯子的詳情,參見拙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第一章“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形成”、第五章“劉邦集團之地域構成”,三聯書店,2000年。
[17] 陳顯遠《蕭何追韓信處考》,收於氏著《漢中史蹟雜考》,漢中市文化文物局編,1998年。
[18] 從漢中到楚國,還有一條道路,就是走漢水水路,當時應該是一條主要的交通通道,詳細請參見本章第九節“漢中的地形交通”。不過,正因為漢水水路是當時東去楚國的主要交通通道,在將士大逃亡的時候,也應當是漢王國政府防範最嚴的。從截賢嶺地名和唐代碑刻來看,南江方向應當比較合理可信。
[19] 關於韓信在漢中申軍法改制的詳細,參見拙著《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第一章第二節之“關於韓信‘申軍法’”。
[20] 參見拙著《秦崩》第六章之七“齊楚糾葛”。
[21] 關於齊國分郡的詳細,參見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第五章“山東南部諸郡置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22] 關於彭越的身世及其在秦末之亂中的活動,參見拙著《秦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