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十二課 君子的修身與治國 (第1/5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餘秋雨:今天我想問大家:你覺得孔子對歷史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王牧笛:在我看來,孔子是後世讀書人的典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為人師表,垂範後世。當然,他的女性觀在如今應該被拋棄了。

費晟:孔子提倡一種以家庭倫理為基點和核心的中國式的思維方式,在我看來,這是與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別之一,它和西方那種終極關懷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路徑。兩千年來所有的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都是以家庭為原點。

餘秋雨:你說得不錯。孔子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家庭倫理為基礎的社會結構的重建。他把家庭的模式,擴大到整個社會結構。本來,研究社會結構是政治家的事情,一般老百姓不會關心,也缺少思考的資源。沒想到孔子創造了一個可親可愛的思維方式,那就是把人人都能體驗的家庭生活方式當做一個象徵體,推而廣之,使宏觀政治問題變成了家庭問題的放大,使一般民眾也具備了思考的基點。後來孟子也用了這個思維模式,推己及人,推小及大,藉由普通民眾能夠感受到的境遇,來設想一個社會和一個國家。在一般中國人看來,家庭的血緣倫理是自然的,難以動搖的,不能在父子、兄弟的尊卑關係之間有任何苟且。由此擴大,政治也漸漸變成了一種“自然倫理”。我覺得這是一項高明的理論策略。

中國人的家庭倫理觀念,與農耕文明有關。農耕文明不同於海洋文明和遊牧文明。對遊牧文明來說,馬背是家,帳篷是家,遠方有水草,那麼遠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海洋文明呢,永遠在嚮往彼岸,彼岸在何方,可能永遠不知道,因此可能回來,也可能永遠不能回來。中國的農耕文明是精耕細作的文明,從春耕到秋收有好多程式,非常複雜。它延續的前提就是聚族而居,一家老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聚族而居就要講究倫理結構,有了這種結構才能完成生產的程式和財物的分配,才能協調彼此的關係。孔子找到了這個結構,並把它擴充來治理天下。他的邏輯結構是從修身開始來齊家,然後是治國平天下。

孔子找到了一個起點,一個平臺。例如中國民間信奉的第一道法規是孝,把對父母不孝的人罵成是“狼心狗肺”,也就是脫離了做人的最低限度。孔子就把這個關係推延到了君臣關係當中,也就是從“親親”直通“尊尊”,形成了整體的“治國”觀念。

這個觀念又進一步要求人們在社會倫理中“扮演”家庭倫理,構建一種簡單、嚴謹、快樂的儀式。這個儀式就是“禮樂”儀式。

整個國家像家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節婦 撫宋 七零軍婚:假千金她是真福星 劍與紅寶石的輪舞 夫君來自未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 網王之非同凡響風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