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我改革,更容易讓人接受。
林少瑾接過平板,一字一句地閱讀著上面寫著的方案。
關於改革的方向,其實也很簡單,黃禕萱打算先從神話故事的角度切入。比如耶穌的身份,在過去的故事中,耶穌常常被塑造成一個救苦救難拯救世界的聖人形象。
黃禕萱的想法是,耶穌去神聖化,給耶穌賦予人性。
為什麼耶穌要拯救世人?因為世人飽受階級壓迫。耶穌的犧牲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人從罪當中解放出來。耶穌是解放者,不是救贖者。基督把人從罪中拯救出來,而解放是拯救的另一種說法。
如此,耶穌便從救世主的形象,轉變為了一個為了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革命鬥士形象。
除此之外,黃禕萱還打算讓“行道”重於“正統”,即有正確的行為實行真理比有正確的信仰贊同真理更為重要。
至此,伊斯蘭、天主、新教這幾個在華夏境內基數較大的外來宗教便迎來了一刀改革。
伊斯蘭沒話說,畢竟人家本來就認為耶穌是先知而不是上帝的兒子,新教和天主教也沒話說,這次改革並不觸動教義,所以耶穌在天主和新教內,仍舊是上帝的兒子。耶穌的事蹟也沒有被否定,只不過耶穌的事蹟有了新的解釋。
至於“行道”重於“正統”,這個就更沒話說了,開玩笑,華夏內部哪個宗教敢說自己是“正統”?早就被本土化的面目全非了,這條思想改革反倒是對他們有好處。
而對於佛、道,黃禕萱也打算採用類似的策略。對於佛教,同樣是去神聖化,將佛描繪成參悟真理,擁有大智慧的人,而非“聖”。籠統的說,佛以後就是宗教學,佛教分科中的大哲學家。
道教就更簡單了,本身道教就沒有“神”的概念,只有“仙人”。人住在山裡,就成為了“仙”。所以,對付道教依舊是去神聖化,並且對道教的各類神仙人物的原型以馬列思想進行解釋。
比如哪吒是反父權,孫悟空是反封建。
對道教產生的“仙人”去神聖化其實還算比較簡單的。最主要還是古代人的想象力不夠,“仙人”一般在古代有兩種能力,一是法力無邊,二是壽命長。
比如孫悟空,它的最直接武力體現就是可以掄的起一根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神兵”,一個筋斗可以飛十萬八千里。金箍棒換算為現代單位就是6.75噸,十萬八千里是km。
而這對於22世紀的人來說,要做到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穿上機甲的戰士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