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四章 佛教中國化 人間佛法 (第2/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保羅提出了原罪和救贖兩大教義,基督教未必成功。同樣,沒有神會不畏強暴力挽狂瀾,惠能的學說也很可能就煙消雲散無疾而終。要知道,當時北宗的後臺老闆可是皇家。[11]

神會,是禪宗的聖保羅。

不過神會獲得成功,卻是在安史之亂以後。當時,兩京淪陷神州陸沉,九十高齡的神會挺身而出,設壇度僧收“香水錢”以供軍需。戰後,唐肅宗為了報恩,建造菏澤寺作為神會的駐錫之地,所以史稱菏澤大師、菏澤宗。[12]

禪宗起死回生既然如此,後續發展當然也不能脫離人世自命清高。然而與朝廷共赴國難的機會畢竟百年不遇,籌款效忠的事也不可再三。更重要的是,佛教要想徹底打消統治者的顧慮,必須讓對方相信:寺院僧尼不但不會謀反,也不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因為他們將自食其力。

懷海的“百丈清規”由此產生。

百丈清規的正式名稱是“禪門規式”,它明確而詳細地規定了禪宗寺院僧團的組織體制、宗教禮儀和生活方式。這些規定經過完善,尤其是在元世祖時奉旨修訂後,便成為禪院僧尼必須遵守的叢林清規。叢林是阿蘭若(Aranyaka)的梵文漢譯,意思是僧侶的修行處,當然也包括禪院。

這是佛教儒學化的重要一步。

實際上百丈懷海創立的禪院制度和禪林清規,從組織上和思想上都滲入了中華的精神和主張。比如:叢林以無事為興盛,長幼以慈和為進德,待客以至誠為供養,處眾以謙恭為有禮。這豈非溫良恭儉讓,再加道家的清靜無為?

百丈懷海還規定,禪院僧尼在學佛修道的同時必須參加生產勞動,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他本人更是親自開荒種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樣一種“農禪”生活,與儒家主張的耕讀生涯,又是何其相似乃爾![13]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39339.jpg" />

百丈懷海所制定的“禪門規式”,又稱“古清規”,其原貌已無從得見。現在流傳的《敕修百丈清規》是懷海禪師入滅五百多年後,由元朝順帝敕命重新編撰的。

但對於佛教,卻是革命。

佛教的誕生地印度是一個堅持種姓制度的地方,屬於婆羅門階層的僧侶充滿了優越感和高貴感,根本就不屑於自己動手,甚至視掘地、除草、種樹為“不淨業”。因此,他們只能靠佈施和供養。也因此,他們並不只吃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網遊:我與病嬌青梅一起重生 全職劍修 悔婚之後,我兵臨城下你哭什麼 穿成聲名狼藉的女配 聖魔 林夕煜宸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清穿之康熙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