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石頭圍成的火塘,火塘上面還吊著一口陶鍋,旁邊則是一個與之相連,用泥土壘的灶臺。那按他從博物館看過的平地栽柱式茅皮房屋復原圖的介紹來說,這就是“土間”了,既是廚房,也可以用來存放農具、種糧等雜物,天氣惡劣時牲口和家禽也會臨時養在這裡。
另外一間則是“土座”,是用來待客和睡覺的地方,就是他現在坐的這裡。
這裡地面被碎石墊高以防潮——用條石更好,只是窮鬼村民估計沒那麼多精力體力去鑿石,只能用碎石頭將就——然後鋪上一層穀殼米糠以防硌腳,再在穀殼米糠之上鋪上用稻草編成的席子弄平整。
原野伸手試了試,按上去感覺比較鬆軟,算是一種貧窮版的榻榻米。
“土下座”這個曰本特有詞彙的詞源應該就來自“土座”和“土間”。
身份高貴的人高居土座,身份低的人只好跪坐在土間的泥巴地裡,大概後來才引申出謝罪、誠懇道歉之類含意。
原野瞧完土座,又轉頭去瞧了瞧土間和土座裡都有的“頂樑柱”。
這種民居之所以被稱為“平地栽柱式茅皮建築”,就是因為有這兩排“頂樑柱”。柱子一端頂著房梁,另一端埋在地裡,所以就叫栽柱式,但名字叫什麼無所謂,重要的是柱子之間的距離。
兩柱之間的距離在曰本被稱為“間”,是種長度單位,而且各時代一直在變,以他在博物館看到的資料來說,這大概能判斷他現在所在的時代——鎌倉幕府時代一間約為八尺,室町幕府時代一間約為七尺兩寸,江戶幕府時代一間約為六尺六寸。
這裡的“尺”指的是“高句麗尺”,約等於現代的0。269米,算是一種日本中古世代專用尺。
原野目測了一下,兩柱之間的距離大概1。9米略多,那就是七尺二寸了,所以……自己這是揹著傻兒子穿越到了室町時代?
能找個人直接能問問就好了,但直接問這些村民現在是什麼時代,是不是有點蠢?
突然穿越讓原野心理壓力很大,有一肚子疑惑想問,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問,找誰問,正思緒紛亂呢,稻草簾子一掀,那個之前感謝他的中年婦人,也就是次九郎的妻子阿平,帶著一個捧著木盤的小女孩進來了,低頭恭敬道:“失禮了,大人,勞您久候了。”
“沒什麼。”原野起身從土座迎出來,放慢語速,笑著客套道,“打擾你們了,你丈夫情況還好吧?”
“已經完全不發熱了,正在側屋休息。”阿平努力分辨他的話語,連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