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放上運輸車時,那玩意兒已經造出來了。
人造太陽!
這玩意兒是根據韶葉的機械設計圖紙打造的。
在原有的核聚變反應堆基礎上改造,用了熱輻射約束技術,讓它的熱量輸出恰到好處。
一臺六軸工業機器人扛著製成的核聚變反應堆緩緩降落。
首先,在地下城裡安上了磁場約束器。
這個約束器能透過不同方向的磁力,讓裝置懸浮並按特定軌跡執行。
為保險起見,上方還設定了個控制檯,專門管理人造太陽。
只要人造太陽的執行軌跡偏離過大,或降到地平線附近,就會自動停止核聚變反應。
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
核聚變需要上億度高溫才能持續進行。
如果用宏觀物質,這溫度怕是要把地球都給烤化了?
就像六軸機器人、行星發動機那樣,為啥它們既沒爆炸也沒蒸發?
秘訣就在於韶葉使用的電子約束技術。
透過反應堆內建的粒子對撞機,實現了原子級別的聚變反應。
實際上參與反應的,不過是寥寥幾個電子。
對於電子來說,幾億度高溫不過是稍微暖和些,大部分熱量經由電子約束技術轉化成動能或是慢慢釋放。
透過精確控制參與反應的電子數量,保證了核聚變的持續穩定。
何學信這些科學家之所以沒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把核聚變當成了宏觀層面的反應。
用粒子對撞機促成氫同位素的轉換,但控制不住。
他們只想到了宏觀能看到的,卻忽略了微觀看不到的。
為了駕馭那上億度的高溫,他們使用巨型裝置,在荒蕪之地建核聚變堆。
傳統的思維模式,讓他們沒想到能在微觀層面實現核反應。
龍國航天局裡。
王琦瞅了瞅李遊,開口說:
“就你還沒猜呢,來跟大夥兒一起,猜猜韶葉弄的是啥玩意兒?”
工程師們跟著起鬨。
一個來自魯省的工程師開玩笑說:
“霍教授,別那麼古板嘛,猜猜到底是什麼唄。我拿上個月大家剩下的饅頭做的醬,送你一瓶。”
這位魯省工程師真是個活寶,用大家吃剩的饅頭做了醬,還供不應求,以至於後勤主任特意強調要節約糧食。
李遊眼前一亮。
因為魯綿江工程師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