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51章 已經無法繼續理解這個世界 (第1/5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據傳在鎌倉時代,曰本覺心和尚歷經千辛萬苦,以絕大毅力遠赴中國有“五山十剎之首”之稱的徑山寺求取大乘佛法,而佛法求沒求到不清楚,味噌——也就是豆豉醬的製作方法他倒是求到了。

等他回國之後,便組織本寺僧侶與信眾開始試製豆鼓醬,準備大規模生產,以為護法之資本,而醬成之後,他發現浮於其上的“豉油”鹹鮮可口,竟然別有風味,味道極好,於是曰本便有了醬油——醬油的別稱便叫醬鼓油、鼓油。

當然,關於曰本醬油的來歷也有很多種其他說法,像是覺心和尚試製豆鼓醬失敗,造出了一缸烏水,在扔掉之前深覺可惜便嚐了嚐,於是便發現了醬油,以及醬油在唐代便由鑑真和尚傳入日本、在明代才由移民傳入日本等多種考據。

現在真實情況如何已經很難說清了,畢竟曰本近代以前沒有記載史料的傳統,過了這麼久到底是怎麼回事誰也說不準,誰也無法肯定——除了韓國人,韓國人堅信醬油是朝鮮大發明家世宗大王發明的,然後又傳入了中國和曰本。

反正他們在網上一直這麼說,應該也快拿去申遺了。

至於古法醬油釀製工藝……

基本原料為豆、麥和鹽。其中豆類的植物蛋白負責轉化成氨基酸以提供鮮味,蕎麥或小麥的澱粉負責變成葡萄糖提供甜味,鹽則負責提供鹹味,順便對抗雜菌,使釀造能順利完成。

原料有了,便可以進入制麴環節。第一步是清洗蒸煮,大豆水份不足,麴菌便無法增殖,但如果水份過多,將會嚴重影響成品質量,所以在蒸煮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觀察,一般要保證大豆的含水量在47%左右。

等大豆蒸煮好後,再將麥子幹炒後混入,然後再加入麴菌。麴菌在高溫下會迅速增殖,增殖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所以還需要一刻不停地攪拌,是個辛苦活。

等麴菌增殖完畢,麴菌的菌絲便開始發育,開始分解豆和麥。

這過程一般需要三天,整個過程中麴菌會釋放出大量的熱,必須時刻觀察,及時人工干預,將溫度保持在40度以下,不然將來得到的就不是醬油,而是臭臭的納豆——在40度以上,納豆菌等雜菌會更加活躍,但也不能低於24度,不然麴菌會停止發育或是乾脆死掉。

等這過程完成之後,就得到了“麴”,這時便可往裡加鹽水,由未來需要的鹹度決定,量通常是“麴”的1.2倍——這一步如果改成加鹽粒,將來成品就會是味噌。

等加完鹽水後,便可以將“鹽水麴”裝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覺醒後假千金憑實力成團寵 柳漓煙貂長聚穿越以後,我娶了美豔宗主當老婆最新章節線上閱讀 周奕銘許諾葬溺於情海筆趣閣無彈窗 屠龍的勇者終成銀髮龍娘 (文野同人)[文野]死亡天使 我的未婚女總裁 《舒念霍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