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隋文帝還推行了改變中國文人命運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被認為是封建時代所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透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
它由漢代的五經考試演變為隋文帝設立的分科考試,分別取士,直到後來隋煬帝定進士科才最終確立。
後來到了唐朝,明經科、武科等的成立,以及層層選拔的制度完善,科舉制度才最終成形。
科舉制度改變了世家大族把控官位的局面,到隋文帝開創科舉制的五百年後的宋朝,平民進士和布衣宰相的比例首次超過了世家出身的進士與高官。】
【雖然科舉制度是在唐朝逐漸完善成形的,但唐朝的科舉制度卻是歷朝最值得稱道的科舉制,因為他真正的繼承了隋文帝的分科取士的思想,讓天下英才不以行業皆有施展的權力。
到了宋朝以後,乃至明清,科舉制度雖然已經完善,但科舉也淪為了篩選統治者利於統治的工具,考試的內容被限制,考試的做題方式等皆被嚴格限制,明清時期的思想禁錮也導致了科舉最終走向了落寞。】
天幕中列舉了隋至清朝科舉考試科目及其內容,尤為令人矚目的就是唐朝那五花八門的考試科目。
唐朝科舉考試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數學)等多種科目,考試內容有時務策、帖經、雜文等。
而到了宋代科目只剩下明經和進士兩科,內容也刪減了許多。
至於明清,考試科目只剩下進士一科,考試內容也大幅度的刪減,甚至考試的文體也被嚴格限制成了八股文。
大唐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科舉制度的完善與歷史進展,欣慰於這種制度最後竟然真能讓寒庶崛起,朝廷不再被大族喉舌。
但這位從不言論獲罪的大唐皇帝,也敏銳的發現了明清八股取士的極大弊端,他感嘆道:“難怪後世會逐漸閉關鎖國,失去銳氣、從而落後於世界。”
“既然天幕上的後世人已經總結了科舉的興衰益弊,想必到了後世,更應該知道國家取士和教育的側重了。只是天幕所放出來的科舉的發展,只看到了考試內容愈發死板,沒有見到實質性的發展啊!”房玄齡道。
“若能以觀後世的制度,才能加以更完善我大唐的科舉。”杜如晦說道。
【經濟上,隋文帝在一統天下後,興修水利、輕徭薄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