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有功也不應如此揮霍無度啊!”劉徹感慨道,自己雖然晚年是奢靡了些,但也知錯能改,始終沒有犯下大糊塗,一個勁的莽下去。
他爺爺當初也開創了與百姓小康的盛世,自始至終也從未驕傲自滿,至終也是儉樸如此。
【在階級矛盾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
李隆基統治後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己,培植黨羽,把持朝政。
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
此外,西北派節度使哥舒翰與東北派節度使安祿山之間,也素有裂隙。內外交錯,使唐玄宗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關於階級矛盾,舉例這些大人物們大家也許不太有興趣。
我們來講一個都認識的人物的故事。
杜甫,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愛國詩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以詩稱聖的存在,一位一生都擁有著崇高理想的人物。
出身於京兆杜氏,因早年父親去世而家道中落,京兆杜氏也沒有了唐初及以前弘農望族的名望和規模。
杜甫一生舉仕不第,我們知道他才華橫溢,那他為什麼一直考不上呢?
其實杜甫考上了,但是他參加科舉考試的這一年,唐朝發生了一個大事,這個典故甚至還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以形容奸臣當道。
公元747年,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詔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藝,便可到長安備選。
此時李林甫就開始擔心起來了。
你說,他一個大宰相擔心什麼?
李林甫啊,他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斥自己的奸惡行為,畢竟他做的那些事情可謂是人盡皆知了,和明朝嘉靖時期的嚴黨、隆慶時期的徐黨、天啟崇禎時期的東林黨,這都是一樣的。
於是他便對玄宗道:“這些士子都是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聖聽。”他建議讓郡縣長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秀者送到京師,在御史中丞的監督下,由尚書省覆試,將名實相符者推薦給皇帝。
唐玄宗此時早已荒廢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