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十呢,這都還吃不飽。”
做了兩個禮拜內勤,顧棠再次出來跑報道了。
她上一次採訪的三撥人,按照分類來說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另一種分類方法,是第三產業。
她雖然沒在報道里寫這些,但是她的計劃表上是寫得清清楚楚的。
這一批採訪完,下來的她計劃是資源密集型產業,比方機械廠的上上游採礦業,還有種植業。
顧棠其實對油田也挺感興趣的,不過這個時候採訪油田的人不少,她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11月初,顧棠收拾東西,出差去了。
這個年代的出行不太方便,火車還是綠皮車,前頭什麼字母都沒有,平均速度也就60公里每小時,有的站點一挺就是半個小時,一路晃晃悠悠兩天才到了礦區。
好在是冬天,不至於太難過。
到了礦區,顧棠的待遇稍微好了一點。
顧大志找的是他們上游的鋼鐵廠,還是讓孫書記出面去說的,鋼鐵廠雖然不是書記給礦區打電話,但是打電話的是書記的第一秘書。
強調了好多遍這是自己人。
顧棠沒來之前,她計劃的重點是放在合理開發、減少浪費和保護環境上的,這也是資源密集型產業開發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幾個點,同時也跟她的最主要目的: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有關。
但是往礦區這麼一走,顧棠又加了個重點:安全生產跟勞動保護。
基本上來說,下礦兩年左右就開始咳嗽,五年以上的肺部肯定有毛病。
顧棠在礦區採訪了4天,來回路上4天,等回到家裡的時候,西海市已經下雪了
等到週二,她的新報道再次發表。
這次就跟以前的技術革新產業轉型不太一樣了,題目是《煤礦開採中的安全生產跟勞動保護》。
當然她也沒忘了技術革新,不過這次寫的技術革新全都是基於勞動保護方面的。
比方從乾式作業變成溼式作業,定期的安全檢查跟個人防護和體檢,最後她還寫了一條,由第三方機構組成的監管部門跟培訓部門。
這篇報道很快就被《礦業報》轉載了,不管能起到多大作用,她是盡力了。
不過等到週末吃飯的時候,顧一隆又在那裡逼逼,“你信不信,這些人就是死在礦裡,他們也不會像你說的,什麼定期檢查,離開粉塵環境,你這是斷人家的財路,你沒聽人說過嗎,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你這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