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8月14日,日本第3艦隊司令長谷川清下令海軍航空隊出擊,分別轟炸中國在華東的兩大機場——杭州筧橋機場和皖南廣德機場。
地面有勢力範圍,天上也得有。北方是陸軍航空隊,南方就是海軍航空隊。這倒不完全是海陸兩軍互相討嫌的結果,更多原因是日軍在華北有陸上機場,而在華東、華南卻沒有,由此海軍在南方就拿到了“壟斷權”。
海軍航空隊共有三個基地,即日本本土、臺北以及海上航母。那天正好刮颱風,本土的木更津航空隊被颱風擋住了,過不來,而航母上的飛機因為風浪太大和能見度太低,也不敢飛。
三支航空隊,只剩下了臺北鹿屋航空隊一家。
臺北在臺風區外面,那裡的氣象報告顯示,天空晴朗,沒有問題。可是到杭州後就不一樣了,眼見得天氣越來越糟,竟然下起了大雨。
那時的飛機員,都是靠一雙肉眼保持聯絡,在雨中能見度非常低,視野一片模糊,結果一個九機編隊,中途有三架迷失方向,真正到達杭州筧橋上空的僅為六架。
陳納德的預計極其精準,日本海軍航空隊出動的果然全是轟炸機,裡面沒有一架戰鬥機用於護航。
在轟炸機上,有槍也有炮,該有的都有了,這就叫自己做自己的保鏢,用不著再另外請人,還得額外費工錢。
六架轟炸機剛剛進入杭州境內,筧橋機場裡面已是警報大作。那時沒有雷達,中國空軍依靠的是陳納德“戰鬥機制勝論”之外的另一個新理論——預警網路。
所謂預警網路,並不需要什麼高科技,連駭客都不用,只要僱兩個人,拿著望遠鏡在高處瞭望,一旦看到遠處有轟炸機出沒,立即通知機場,這樣可以為戰鬥機出擊提供更多的準備時間。
別看這招簡單,在雷達還沒有普遍運用之前,卻非常實用。在陳納德之前,也從沒有人想到,或予以重視。
戰前,陳納德在滬寧杭構建了一個三角空襲預警網,猶如古代的長城烽火臺一樣:發現敵情後,便燃起烽煙,然後一站傳一站。
杭州筧橋機場,正是高志航四大隊的營地。
“七七事變”以後,四大隊本來已秘密進駐河南周家口機場,準備從平漢線起飛,對華北日軍發動空中突襲。
就在作戰計劃將要付諸實施的時候,淞滬會戰爆發,四大隊奉命取消原計劃,馳援上海戰場。
機場地面拉響警報時,高志航剛剛率一箇中隊落地,尚有兩個中隊在天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