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的那條文化街區。
“這條步行老街,在當地也很有名。”盛原向姜隱介紹:“這條街叫文化路,盡頭有一個廣場,叫文化廣場。”
他帶姜隱來到那家牌匾叫“洋芋攪團”的特色小吃店門前。
店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
盛原帶姜隱等候在隊伍後面,“這家店在文化路是比較有名的,店主做這一行幾十年了,做出來的餈粑味道很正宗。”
“洋芋?”從小到大都在南方長大、生活的姜隱在北方美食方面是一無所知,甚至都不太理解洋芋的意思。
”北方叫洋芋,南方俗稱土豆。”
“原來是土豆啊。”
這讓姜隱更加好奇了,土豆究竟是怎麼個做法,才能做出餈粑來?
“甜口還是鹹口?”她問道。
“鹹口的。”
“我喜歡吃甜食。”
南方人,尤其江浙滬一帶,偏好甜食。
“當地的洋芋餈粑是鹹的。”盛原介紹,“老闆還會根據你的需求和忌口,加上韭菜、油潑辣子,湯頭還是酸菜味兒的,所以這個特色小吃的口味整體是酸酸辣辣的,很開胃。”
姜隱聽著他的描述,探頭往店裡頭看去。
這家店面不大,進門左手邊是一處小小的操作檯,玻璃屏風上羅列著簡單的選單,農家攪團、洋芋餈粑、蔥花餅等菜品一一標著價格。
老闆娘在操作檯上製作一碗碗新鮮出爐的洋芋餈粑,老闆則在門的右手邊處用餈粑錘捶打餈粑。
姜隱看到老闆將一盆正好的軟糯土豆倒在大理石的石臼裡,用鏟子和餈粑錘將土豆叉碎搗成泥狀,然後用餈粑錘將土豆泥進行泥狀鞏固。
等到土豆泥的大塊基本消失,老闆就扛起錘,放肆錘它了。
老闆錘得用力,早春的天氣,額頭佈滿汗跡。
姜隱忍不住感慨:“這也是個體力活啊。”
“力道錘得恰到好處,所以做出來的餈耙勁道Q彈,這家店也就聞名於當地了。”
姜隱瞄了眼玻璃屏風上羅列出來的價格,“洋芋餈粑小份七塊錢,大份九塊錢,這個價格也不貴啊。”
她看了眼其他人買到的實物,不管是小份還是大份,份量都很足。
她再次感慨了一聲,就衝這家店的火熱程度,要是在澤州,這麼一碗還不得賣到十幾二十塊,這要是擱到景區裡,大份的還不得賣三十塊錢一碗啊。
“蒼松縣物價不貴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