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清政府派出吳大瀓和續昌兩人到朝鮮。他們於1885年元旦抵達漢城,即陰曆十一月十六日。兩人的任務是“查辦”。
袁世凱成了調查的物件。他滿以為建立了功勳,萬萬沒料到竟成了受審者,當然心中怏怏不樂。
漢城的外交界向袁世凱放了一箭:“袁世凱唆使僑居漢城的華僑殺死日本人。”這當然是為了刺激日本,假如日本同清政府敵對,以致發展到動用武力,英、美、德、法、俄各國都會有漁翁得利的機會。
對朝鮮最有影響力的是宗主國清廷和擁有駐兵權的日本,其他國家都遠遠落在後面。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死鬥,才是他們漁利的好機會,所以,他們以責難袁世凱來煽風點火、推波助瀾。
《朝野新聞》曾透露過,日、朝交涉之後,下一步就是日、清談判。然而,派到漢城的吳大澂卻不同日本方面接觸。
吳大瀓,江蘇人,進士出身,比起政治家來,他在金石學方面的業績更為卓著。作為鑑定家、書法家,他都是一流人物。後來擔任廣東巡撫和湖南巡撫等要職。派來朝鮮之前,他任職吉林,也許是因為處在邊防線上,清廷便認為他有外交能力,所以這次被選中。不過,他的任務已如前所述,是“查辦”,即或與日本接觸,也沒有中央的全權委任。
吳大瀓在日朝談判中處於幕後,為朝鮮方面出謀劃策,有時候其實是直接下達命令。由於他來到朝鮮,一直代表清政府獨攬朝鮮大權的袁世凱等於被解除了職務。
“來了正牌貨,我就靠邊了。”袁世凱轉動著眼珠說道。
“什麼叫正牌貨?”吳大瀓不由得笑了。他五十一歲,袁世凱和他兒子的歲數差不多。
“就是有響噹噹的出身。”
袁世凱在進士出身的人面前,總有一種自卑感。何況吳大瀓不僅是進士出身,而且是知名學者,就使他更加自卑了。站在這樣的人面前,袁世凱覺得自己好像是冒牌貨。
“不過,你乾得很出色。”吳大瀓說道,“另外也找不出辦法來。如果要幹,就得那麼斬釘截鐵地幹一場。”
吳大瀓對袁世凱的評價並不低,然而,被查辦畢竟是不愉快的,況且又停止了代表清廷的職責,無怪這個年紀輕輕就掌握大權的袁世凱要抱怨了。正在這時,從家鄉來了一封信,原來是養母牛氏病了。
前面已經說過,袁世凱是袁保中的第三個兒子,因為叔父袁保慶無子,就把他過繼了。當然不是形式上的過繼,而是正式收養為嗣子。袁保慶的妻子牛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