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十二章 底比斯 (第1/7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雖說尼羅河的上游分別是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和盧安達的白尼羅河,但是在千多年前卻偏愛地滋養出了古埃及文明。

底比斯是盧克索的舊稱,荷馬史詩曾用【百門之城】來形容這座當時已知世界裡最大的都城,這處眾神之地。自南向北川流的尼羅河穿行於其中,把底比斯分為東西兩岸。東岸坐落著神明的居所盧克索和卡爾納克神廟,西岸岸是法老安寢的帝王谷。

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看著相比開羅更加低矮的樓房和路上更多的馬車,阿天感嘆:“這裡跟我在上個世紀的紀錄片裡看到的簡直一模一樣啊。”

老張接茬兒道:“可不是麼,感覺改革開放的春風沒吹到這兒似的。”

阿里對我們來到他的家鄉表示熱烈歡迎。他家在盧克索西岸的小村子裡,往來一趟也頗有些距離。我們和他說了今兒就去在附近轉轉,不用他折騰一趟。阿里表示那明天我們去帝王谷的時候一定要讓他盡地主之誼開車接我們一起去。

盧克索的市中心比開羅更緊湊點兒,也更加有喧雜的人情味兒。吃完午飯老張就吵吵著要去我們考古工地所在的卡爾納克神廟看看。

盧克索是我在埃及最熟悉的城市,卡爾納克神廟又是我在盧克索最熟悉的地方。過去的兩年裡每個冬天我都會來這裡跟著考古隊進行發掘,甚至比我在希臘的工地都有感情。

卡爾納克神廟是盧克索地區乃至整個古埃及最重要的宗教聖地,因為這是太陽神阿蒙的寢宮。

每到奧派特節,祭司就會抬著太陽神的像從盧克索神廟沿著薩芬克斯大道來到卡爾納克神廟,再橫渡尼羅河,把神像送去西岸,完成太陽神在人間的旅程。那也是一年當中埃及平民得以進入被法老和祭司們把持的神廟的唯一機會。

去年在意外發現地下神廟以後,我還躺在擔架上被抬過了這條路。

順著薩芬克斯大道走進去,就能看到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這座神廟經歷了歷屆法老的修飾,每個法老都鮮明地刻畫在這裡。

多柱大廳是卡爾納克神廟最著名的景點了,據說當時第一批走進來的西方人對此歎為觀止,轉頭回老家就拉幫結夥來當搬運工。*

曾經色彩強烈的多柱大廳現在當然只剩下被時光剝落後的顏色,只有柱頭的蓮花還帶著些色彩。埃及人對光線的把控很妙,雖然現在大廳的頂部破敗不堪失去了原本作為遮擋的效果,陽光得以肆意地撒下來。但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天命世子爺 尋龍破天 視窗 南方紀事 死亡QQ號 青梅難哄,木頭將軍哭唧唧求複合 精靈,我真的是一個農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