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還是沒聽懂,就耐心的解釋:“這些財團屬於老牌的日本財團,像索尼,在這些老牌財團面前,是不堪一擊的。
日本在二戰前的財團被稱為財閥,是明治維新後因政府的扶植而逐步發展成的具有壟斷性質的大型控股公司,那時財閥的性質和我國的三星、現代很類似,屬於家族產業。
二戰後,美國政府為了自身經濟利益,以反壟斷為名,對舊財閥實行了抑制政策,解散了日本的財閥組織,但保留其銀行組織的存在。
從1951年開始,美國出於冷戰的需要,又逐步採取了扶持壟斷資本的政策,促使日本的財閥組織重新組合。
由於1953年對&ot;禁止壟斷法&ot;的修改,放寬了持有競爭關係的公司的股份及兼職的限制,如金融機構持股限制由5擴大至10,緩和了對卡特爾的限制等。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舊財閥的金融機構重新聚集了原來的下屬企業,以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高度融合為基礎,演變成日本的新財團。
這其中以三井、三菱、住友、芙蓉(富士)、第一勸銀、三和等六大財團最為龐大,從而構成日本著名的六大財團型企業集團。
三井財團、三菱財團、住友財團是在原三井銀行、三菱銀行、住友銀行的基礎上,聯合原財閥的一些企業再加上一些新加入的企業組合而成;而芙蓉財團、三和財團、第一勸銀集團沒有以前的銀行組織基礎,是分別以富士銀行、三和銀行、第一勸業銀行為中心聯絡其它企業組成的新財團。
經過此次重生,日本財閥的封建性和封閉性都極大的弱化了,財團不再是家族親屬管理,而是委託給銀行管理,甚至可以說,六大財團的股東只享有分紅權,企業的具體管理權是銀行透過獵頭公司,全世界尋找合格的專業ceo管理,銀行控制審查財務。
新形成的六大財團相對於舊財閥,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以金融機構為中心,財團內各企業環形持股,即銀行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交叉持股;同時,其民·主性、開放性和競爭性都有所增強。
各財團的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是&ot;社長會&ot;的成立,社長會是財團主要成員企業最高負責人,也就是各企業聘請的ceo組成的集團最高協調機構,事實上具有類似&ot;大股東會&ot;的性質。
各財團社長會的名稱各異,成員企業間就重大問題透過社長會協商解決,社長會也是研究財團重大經營戰略的中樞機構,但它不具備強制約束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