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行人乘兩輛吉普車,沿海岸公路行進。麥克阿瑟不斷地催促駕駛員:“向南,向南!”
駕駛員一直開一直開,結果開到了超出戰線8000米的地方,到了日軍的範圍內。如果不是一座橋擋住去路,車可能還會開得更遠。
一批美軍的P-38“閃電”式戰鬥機打這裡經過,還以為他們是日本人,便準備進行掃射。幸虧飛行員還不算魯莽,掃射前用無線電與地面人員核對了一下。地面人員知道麥克阿瑟可能在這條路上的某個地方,馬上通知飛機不要隨便攻擊,這才把麥克阿瑟從自家飛行員的槍口下給救了出來。
麥克阿瑟到前線,不光是為了親眼見證巴丹的最後收復,他還有意觀看正在科雷希多島實施的空降行動。
就在這一天,第503空降團的約1000名士兵在科雷希多最高處的閱兵場和高爾夫球場實施了空降。
根據掌握的情報,科雷希多隻有約900名日軍,加上又經過了反覆轟炸,麥克阿瑟判斷奪取科雷希多相對會比較容易,用一個空降團“黑虎掏心”,便可一舉奠定勝局。等到空降團落到地面上,他們才發現島上的日軍超過了5000人,跟巴丹的情況正好相反。
日軍對空降行動措手不及,這讓空降團討了一個便宜。不過,日本人接著就清醒過來,並展開反撲。空降團寡不敵眾,傷亡達到了四分之一。
情況變得複雜了。同一天,美軍透過兩棲登陸和持續空降,使科雷希多島上的美軍增加到3000人,然而仍無法一錘定音。
2月21日,美軍拿下了整個巴丹半島,而科雷希多島上的戰鬥似乎才剛剛開始。5000名日軍,如果陣地對陣地,面對面地打,並不難解決,但他們並不是協調有序的部隊,組織相當混亂和分散,而這種狀態的日軍往往最難對付,有許多人甚至不惜炸燬坑道和山頭,和美軍同歸於盡。
2月26日,科雷希多島上槍聲漸息。這場戰鬥充分顯示出東西方兩支軍隊的不同。在極端的武士道精神教育和宣傳下,日本士兵通常都會認為,在戰場上即便自殺也不應投降成為戰俘,當了戰俘不僅同樣可能會被對方處死,而且意味著失去尊嚴。當聽說一些被俘的美國兵要求透過國際紅十字會通知其家人時,他們對此感到非常納悶和詫異:這些卑劣的美國人怎麼會厚著臉皮舉起雙手投降,還要讓他們的父母也為他們感到羞愧呢?
三年前,駐島的美軍只抵抗了12個小時,指揮官溫賴特在發現抵抗變得毫無意義後便決定投降。三年後,明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