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並不知道整場遭遇戰的對手根本不是他心心念唸的74軍,而是另一支戰鬥力也毫不遜色的中國軍隊,而且在整個中隊的支援火力下用兩個小隊兵力突擊中國軍隊一個連的前沿防線,付出大半個小隊的損失才達成快速突破的目標,其實並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中尉正準備給部下下令加快速度,小山那邊又傳來了炮彈飛行的聲音。
“嘭!”
“嘭!”
中尉下意識一縮頭躲回了戰壕中,但很快他就發現情況有點不對頭,這次落在他們頭頂的迫擊炮彈的爆炸聲和之前的殺傷榴彈有明顯的不同,當其中一顆炮彈落在中尉身後並炸響後,中尉忍不住大聲叫嚷了起來。
“他們打煙霧彈做什麼!”
……
原本上官有浩給尤志勇的命令是三發急速射打完就撤,但他顯然對迫擊炮的射速和移動速度估計有些過於保守,迫擊炮連裝備的民20式迫擊炮最大射速可以達到一分鐘二十發,打壓制但每門炮只打三發炮彈顯然有些雞肋,既發揮不了應有的壓制作用,還白白浪費了炮彈。
上官有浩之前是參謀軍官,轉入作戰部隊後一直指揮步兵作戰,對於炮兵這個相對更專業的兵種的知識不能說是空白,但的確只停留在初步瞭解的階段:他知道戰鬥時應該在什麼時候使用炮兵,知道團裡裝備的不同口徑和種類的火炮對應的戰場條件,也知道如何指揮文盲比例不低的步兵和炮兵儘可能的進行配合,但他確實不太清楚炮具體應該怎麼用:
也許是有些心急,也許是想節省炮彈,但不管怎麼說,上官有浩之前那個具體到三發急速射打完就撤的命令確實有些畫蛇添足。
所以專業炮兵出身的尤志勇很快就結合上官有浩的命令和對戰場形勢的判斷理解了團附的真實意圖,於是他果斷命令全連打完上官團附命令的三發炮彈後,又換上之前繳獲日軍的81毫米口徑煙霧彈補射了一輪。
前線士兵用82毫米口徑的民20式迫擊炮發射日軍81毫米口徑的97式曲射步兵炮彈,這是工業能力極其落後的中國的悲哀,後方兵工廠哪怕24小時開足馬力也生產不出足夠前線使用的炮彈,而且造出的炮彈質量也參差不齊,落地不炸幾乎是常態。
很多裝備了迫擊炮的中國軍隊繳獲到日軍的炮彈都會像補充團這樣儲存下來自己使用,至於口徑不對應的炮彈會導致準確度降低的問題,這個年代的中國炮兵幾乎不會考慮,哪怕是冒著啞彈甚至炸膛的風險,也比有炮無彈要好上不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