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時能帶來。
眾人邊吃邊聊,開心極了。
災變前,這豆腐只是平常食物,當不了主菜。
末日來了後,眾人卻還是首次嚐到。
嚼在口裡,竟覺比肉類還美上幾分。這豆腐經過多重工序,又是磨漿,又是凝固的,滋味的確不是平日所摘野菜能比。即便生吃,那也是末日裡一頂一的美食。
第二日,張文書和蔣德金又圍著石頭開始繞圈了。
做完了石磨,開始研究石碾。
這玩意以前在鄉下的普及度很高,幾乎每家都有。不知在別處怎麼稱呼,張文書的老家,似乎是喊牛滾子,或是流滾子。這是方言的稱呼,不太容易確認具體的字。
在主要的做法上,他與老蔣的想法是一致的。
但在細節上,稍微有點分歧。
按老蔣的說法,有點類似乎石磨。先造個碾滾子,然後也得有個碾盤。用石頭磚塊壘個臺,把碾盤放上面固定住,碾滾子則是房碾盤上。一頭栓在碾盤中間的木樁上,另一頭用來供人力或畜力推動,這樣碾滾子就會在碾盤上繞圈滾動。
穀物放在碾盤上,經碾滾子反覆碾壓,外層的皮就會脫落。
原理是一樣的,不過張文書記憶裡的做法更簡單一些。
他小時候,家裡只有一個碾滾子,並沒有碾盤。
碾滾子沒事就靠在牆邊,供人坐著休息。
用的時候,才會用木框支起來,拉動著用。木框兩邊是兩個把,可供人握在手裡,進行推拉。家裡有大牲畜的,則綁在牲畜身上,這樣可以省很多力。
張文書見的多的,是用牛來拉,也有用騾子,或者用驢的。
後來還見過用摩托車的。
電瓶車倒是沒見過,可能太重,電瓶車拉不動。
他與蔣德金商量一番,知道了分歧的原因。
可能跟空地有關。
張文書的老家,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塊空地。這空地很重要,平時用來晾曬糧食,晾曬柴草,更是用來給穀物脫皮的。
稻穗或者麥穗,鋪在空地上,用石碾反覆碾壓,達到脫粒的效果。
所以每年開始收糧食之前,就得修整這塊空地。
新增草木灰,用石碾反覆壓,使其平整結實。這個過程很重要,若是坑坑窪窪,或是鬆軟潮溼,在脫粒和晾曬的時候就會出問題。
可能並非所有鄉下,都有這樣的空地。
當然,庫房的空間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