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即廣義下的信仰團契,與‘書’,即廣義下的神學經典,二者應合為統一體,使權威無法被教會或《聖經》任一方單獨壟斷。”
“受教了。”修女坐下,在記滿娟秀筆記的《聖經·馬可福音》上繼續奮筆疾書。
“剛剛我們提到了‘解經’這一環節。”他用木炭筆在牆板上寫下一段拉丁文,“最古老的解經法是神學家菲洛使用的‘寓意解經法’,但這種方法很快被有心人利用,利用《聖經》本文模糊的字眼解釋出有利於自己的含義,導致公教一度爆發混亂。”
“在如今,我們大部分時候使用‘四重解經法’是發展自安布羅斯所提出的‘三重存在解經法’,他主張將原文分為‘自然含義’、‘道德含義’和‘理性含義’。同時,之前提到的神學家奧古斯丁進一步發展出‘字面·肉體·歷史’與‘寓意·靈性·神秘’的雙重解經法,後者現如今是東正修士的主流解經法,而公教更推崇以理性和自然理解聖經……”
提問的學徒絡繹不絕,羅貝爾不得不挨個回答。
絕大部分人提出的問題在他看來都屬於基礎知識,但偶爾例如“教會是否有篡改經典的嫌疑”、“教皇是否背叛了耶穌的主義”這樣碰都不能碰的話題,,他只能在面不改色的同時儘可能回答模糊而不偏離教會主旨的答案,在心中叫苦不迭。
這些大尺度的神學質疑,著實給了羅貝爾這位生長於教皇國的傳統派修士一點小小的德意志震撼。
一堂課講完,他累得口乾舌燥。
可在座眾人,包括大神甫,都閉目耐心回味著他對神學經典的獨特理解,沒人發覺他的喉嚨已經快燒起來了。
而其實,這堂課的時間不過持續了區區一上午而已。
羅貝爾疲憊地嘆了口氣,將課時使用的書本在桌子上顛了兩下,夾在胳肢窩下走出了講堂。
還沒出門,他就注意到了大門附近人群的騷動,似乎還聽到了罵罵咧咧的德語髒話以及有人在呼喚他的名字。
“羅貝爾!”
走到教堂門前時,一道身著華麗的纖瘦身影擠進了人群,抓住了他的手腕。
“克里斯托弗?你來這裡做什麼?”
“你小子竟然躲到這來了,真是他媽讓老子好找。”
克里斯托弗罵咧咧地將他拽出了教堂,學徒們見狀紛紛上前與之爭吵。
“你是什麼人?想對主教幹什麼?”
“就是,把你的髒手拿開,玷汙公教大修士是要下地獄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