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二十四章 砂模鑄炮 (第2/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外模,取出產品,再將外模一合,就有能重複鑄造。

砂型鑄造法的技術難點,在於粘結劑。

砂模粘接劑必須夠牢固,還要耐高溫,這種粘接劑的成分趙桓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能在宋朝的技術條件下製造出來。

他讓工匠們用嘗試用瓷土代替粘接劑,和砂礫混合製作外範。

模具的外殼也更換成鐵殼。

製作模具的時候,將模具分成左右兩半,模具中間撒上乾土,然後送入爐子進行煅燒。

相對於普通失蠟法,這個煅燒的溫度和持續時間都要大幅提高,最終目的是講模具的外模燒成磚塊一樣的東西。

第一次嘗試不可避免的失敗了,燒過的外模稍微一碰就碎了。

前世曾經在工廠裡摸爬滾打了七八年的趙桓親自觀察,再加上和前世接觸過的砂模對比,最終得出結論,普通河砂太重,並不適合製作砂模。

之後,在他的要求下,工匠們試了碎石,碎磚,鍊鐵渣,煤渣,……

最終發現,煤渣和瓷土8:2混合後燒造的砂型最好!

解決了砂模材料問題後,剩下的技術細節,工匠們就能很好的解決。

趙桓只是提出了幾個工匠們無法發現的技術問題。

第一,鑄造的時候必須先將砂模重新烤一遍,避免模具裡面的潮氣在鑄造的時候變成氣泡,影響大炮的質量。

第二,鑄造大炮的時候,必須將炮口朝上,這樣會讓鑄造的大炮尾部材質更緻密,氣泡更少,強度更好,將質量較差的位置放在炮口。

因為大炮發射時,承受膛壓最大的也是炮尾區域,這裡的質量,比炮口關鍵重要的多。

在鑄造過程中,趙桓還要求工匠們對銅料進行了精煉,然後在精煉後的銅當中加入百分之五的錫,百分之一的鋅,練成青銅。

這個比例是趙桓在某部明末小說中看到的所謂炮銅合金的比例。

大炮鑄成後,第二個問題是鏜孔。

近代的鏜床趙桓一時半會弄不出來,但他恰好在某本小說中看過明朝造炮時鏜炮孔的辦法。

沒錯,明朝造大炮並不像有的人說的那樣,不鏜內孔。

明朝鏜大炮內孔是用一種叫南瓜鑽的東西。

這東西用鋼材打造,側面有一稜一稜的凸起,造型有點像南瓜,凸起的稜上用製作銼刀的辦法剁的有齒。

加工大炮時,將大炮樹在一個大坑裡,矯正垂直後,將大炮固定,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李臻邵煦雪加入漠北後,我建立帝國筆趣閣無彈窗最新章節 楊燦 李臻邵煦雪加入漠北後,我建立帝國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挽明:努爾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七國爭霸,昏君竟成千古一帝 人間政道 溫時寧傅問舟筆趣閣全文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