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貝夫河畔各處的奴隸都紛紛效仿,這大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我不禁感到特別自豪。
那年夏天,每週領到的燻肉裡生滿了蛆,除非已經餓到不行了,否則無法下嚥。我們僅靠種植園分發的口糧根本沒辦法活下去。所以,在食物不夠或者燻肉無法下嚥的情況下,我們會去沼澤地裡獵一些浣熊和負鼠來吃。周圍種植園的奴隸都是這樣乾的。有些種植園的奴隸往往一連好多個月只能靠這種方法勉強吃上點肉。種植園主都不會反對奴隸打獵,畢竟這樣能省下燻肉來,而且浣熊本來就要除掉,否則它們會啃壞莊稼。打獵必須在晚上收工之後,通常帶著獵狗和棍子,奴隸是不允許使用火器的。
浣熊肉挺可口的,但比不上烤負鼠那麼香。負鼠很小,身體是長長的圓柱形,白色的皮毛,鼻子跟豬鼻子形狀差不多,尾部像老鼠。它們通常在桉樹的樹根裡刨洞做窩,或者藏身在樹上的小洞裡。它們行動遲緩但生性狡猾,拿根小樹枝輕輕碰它們一下,它們就立刻滾在地上裝死;假如獵人信以為真,沒先扭斷它們脖子就走開去抓捕其他獵物了,那等他回來的時候,負鼠早就逃得不見蹤影了。這種小東西就靠裝死來矇蔽敵人。雖然可以靠打獵吃到些肉食,但奴隸們白天已經辛苦勞作了一整天,晚上往往精疲力竭,寧可餓著肚子先躺下休息,也不太樂意跑到沼澤地裡去打獵。奴隸主還是會提供一定的食物的,他們不會讓奴隸餓到幹不動活,這樣就失去價值了;但是,奴隸主也不會給太多的食物,吃得太胖也沒什麼好處。所以,奴隸主會嚴格控制食物的供應量,儘量使奴隸保持精瘦的狀態,這跟賽馬場上的馬大多精壯但不肥胖是一個道理。雷德河沿岸的棉花地和甘蔗園裡隨處可見這種體形精瘦的奴隸。
正所謂需求乃發明之母,我不想半夜跑出去打獵,又想找點食物補給一下,就只能動動腦筋了。我住的小屋離河岸不遠。我琢磨出了一種捕魚的方法,構思得差不多了之後,就在星期天付諸實踐了。我做了一個捕魚籠,具體很難說清楚,大致的構造是這樣的:
先要做一個木箱子的框架,長寬都在兩三英尺左右,高度根據水深調節。框架的三個側面釘上木板或木條,但不能釘得太靠近,這樣水就能在空隙裡流動了。在第四個側面的左右兩邊框架上各開一個槽,然後插上一扇可以上下拉動的門。框架的底部裝的是一塊活動板,可以輕鬆地往上提;這塊板的中間鑽一個孔,裡面插上一根圓木棍或一根手柄,從底板下面綁住,但不能綁緊,要讓它一碰就能轉動。木棍或手柄的長度可以跟箱子一樣,或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