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兩成。以千里而論,大概運一斤消耗一斤。這還不算艱難險阻之地。如果萬里之遙,消耗數倍,才能運到一斤。”
“大明賦稅是糧食。”
“如果按你的辦法。一番折騰下倆,非要徵收三倍以上的賦稅,才能供應消耗。”
“百姓承受不起。”
何夕說道:“陛下,此言差矣。既然運糧如此辛苦。那麼陛下轉為民-運之後,這消耗就不在了嗎?不,是陛下看不見了。以陛下劃定的支運線路,總和起來,固然是比糧食轉運到中樞,再有中樞下撥要打。但是陛下卻不知道,集中運輸,集中儲存,消耗要比百姓零散支運,消耗要小很多。”
“其中消耗大還是小。真不好說。”
“而且也不需要將所有糧食全部運輸到中樞儲存。可以在要害之地,設倉儲。由戶部直接管理,也可以對邊遠省份多與截留。少輸京。更重要的是可以折現。陛下也看過歷史。其實,張居正的改革其實就是對糧食折現的更改。”
“總是有辦法的。”
“而陛下的財政政策最大的問題是,朝廷根本沒有辦法改易。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只有陛下才能對整體進行改易。而發現問題的是地方官,甚至是百姓。百姓很難將最下層的東西,反饋給中樞。故而時日一長,即便百姓因為轉運之苦,賣兒賣女,上面也是不知道。”
朱元璋很多思想,是很超前的。
大明財政亂的好像一張蜘蛛網。甚至詳細到某一個鄉的糧食要運輸到某一個軍營之中。一般來說,糧長轉運時間,不會超過二百里。以便百姓。
看似很好。但是很難調整。
畢竟靖難之後,京營被調到北-京。南京很多京營衛所也到了北-京。之前南京一些百姓運糧到京營營房,不過一二百里。也就是幾天的工夫。並不難。
但是京營到了北-京,這些地方百姓要運到北-京。那就是兩千多里了。
可以說路費已經數倍於那一點糧食了。
這個問題,到後來也沒有解決。
為什麼不將北-京附近縣遵從這個原則,運輸給京營啊?
問題是,這些縣各自有自己的問題,這個縣的糧食支給邊關,這個縣的糧食是支給宮中的。等等。這邊一動,邊關的糧食就要重新安排。安排邊關的糧食,需要更多調動。
幾乎上,動一處,就要牽連很多地方。而且這都是利益。
只要一動,就有人獲利有人失利,牽扯到利益的問題,誰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