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翔他們的犧牲,才有科學家們的安靜。
韓寒與陳丹青在做客某電視臺節目的時候,對中國現代文學進行了評判,認為現代文學史上公認的一些大師比如冰心、茅盾等人根本不是什麼大師,而是在時代背景下被過譽。為此遭到網友的暴怒型攻擊,認為韓寒侮辱大師,不尊重文學。其後韓寒也寫了多篇博文論述此事,言“你的大師不是我的大師”。您對此怎麼看?
餘秋雨:“中國現代文學史”這門課太政治化,又太誇張,應該容忍後人作一點不同的判斷。不同的判斷也不必成為“定論”而獲得“公認”,因為“定論”和“公認”之類的概念在多元文化的時代顯得非常不合時宜。
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開設過一門現代文學史課,打破通行的格局,只憑我自己的藝術感覺選擇作家,結果認為較好的作家只有魯迅、沈從文、曹禺三人。八十年代鼓勵對一切問題進行重新思索,因此我的這種大膽之舉也沒有受到非議,北大的王瑤教授看了我的講稿後還寫來熱情的長信大加稱讚呢。
這些年我多次去美國講課,凡是在紐約開講,高齡的夏志清教授都會來聽。在幾次聚餐時,他對我說,他不喜歡老舍的小說。我說,我不喜歡他老人家推薦過的錢鍾書的小說,智慧過剩;我也不太喜歡張愛玲小說中那股太故意的陰沉氣息。我們兩人總是說得高聲大笑。
記得有一次王元化先生對我說,1921年成立的文學研究會,裡邊的人都很好,但筆下卻缺少才氣,比較平庸,他問我有沒有同感。我很有同感,但其中牽涉到的作家就多了,除了茅盾,還有鄭振鐸、葉聖陶、許地山、王統照、郭紹虞等。這不是對前輩不恭,而是維護自己進行文化判斷的權利。
很多年前招收博士生,有一位考生明確表示對莎士比亞的不滿,我非常欣喜,予以錄取,儘管我還是喜歡莎士比亞的。但我也很清楚,梅特林克、易卜生他們正是因為反對莎士比亞劇中那種毒藥、暗殺、決鬥,而是主張表現“平常人的平常事”,才走出了歐洲文學的新局面。
說了這麼多,我是想借此鼓勵你們,不要成為被教科書控制一輩子而放棄了自身文化感覺的人。更不要因為別人表達了與教科書不一樣的想法,就“暴怒”。你們千萬不要成為思維僵滯、情緒激烈的族群。
1919年的時候,麥克斯·韋伯在慕尼黑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演講,號召當時德國的青年以政治為業。聯絡我自己在政府部門實習的經歷,曾經有一個領導跟我說,政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事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