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h2>1、仙樂風飄處處聞</h2>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很了不得的藝術家,例如宋徽宗趙佶,書法堪稱一絕;又比如南唐後主李煜,詩詞寫的相當漂亮,更是婉約詞派的開山鼻祖。但這些皇帝雖然藝術成就頗高,但政治上卻是十足的低能兒,最終落得個階下囚的下場。
和這些皇帝比起來,唐朝的第七任皇帝李隆基在藝術領域成就絲毫不遜於他的上述提到的這些後輩們,並且政治上頗有作為,開創了大唐帝國的黃金時代,如果拋開政治不談,李隆基堪稱一個多才多藝的大才子。
除了治國才能之外,他諸多的才能中,在我看來,最突出的堪稱音樂才華。李隆基對音樂的痴迷頗有些現代“發燒友”的感覺,他曾經為練好羯鼓,敲斷了上百雙鼓槌,甚至在當了皇帝后,在和群臣商議朝政時,也不忘用手指撫摸龍袍內的羌笛去撲捉創作音樂的靈感。
值得注意的是,李隆基的音樂才華不僅僅侷限在個人角度,作為大唐帝國黃金時代的締造者,他的音樂才華必不可少的對那個盛世時代的音樂狀況產生深遠的影響。
開元盛世無可爭議的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巔峰的時代,如果要用一首樂曲來代表那個時代的盛世氣象,很多人都會說出那首千年以降依然具有誘人藝術魅力的樂曲。
是的!這就是那首“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的《霓裳羽衣曲》!
關於這首樂曲的來歷說法,歷史上有三種版本,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說法都能無一例外的和李隆基聯絡在一起。
有人說這首樂曲是李隆基登上高山遠眺天邊,忽然產生靈感即興創作出來的;也有人說是李隆基夢中神遊月宮聽到仙樂,醒來後模仿其音調而作;更有人說是李隆基在天寶十三年(754年)以太常刻石的方式將58首大多帶有胡樂曲名的樂曲重新改編成具有道家仙風道骨般的音樂,而《霓裳羽衣曲》就是改編自58首胡樂曲的中的《婆羅門》。
從上述諸多流傳的版本中,前兩種說法固然浪漫,但明顯不足為信,只有第三種說法較為可信。我在上學那會老師每次講到唐代音樂時,都會讓我們記住一個概念,那就是唐代由於開放程度極高,所以音樂的風格吸收了諸多周邊國家的音樂風格,尤其是西域地區的胡樂。
依據這個概念來看,《霓裳羽衣曲》應該是帶有些西域佛教風格的音樂,但曲名中的“霓裳”、“羽衣”又無疑具有濃厚的道教色彩,李唐王朝奉行佛道並用的宗教政策,但尤其推崇道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