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什麼時候稱帝,而是新朝的國號要用什麼了。
定國號不是一件小事,早在“豫地興,劉天下”的讖言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劉遠身邊那些謀士們就已經未雨綢繆地想到了將來的國號問題,但這個問題一直到項羽在定陶被bī自刎,都沒能得到解決。
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沒有好的國號可以選,而是因為選擇太多了。
最開始的選擇是豫,理由很簡單:劉遠是豫王,用這個作為國號自然順理成章。
反對的人理由也很充分:劉遠雖然是豫王,但最開始真正屬於“豫”的潁川郡被英布拿走了,後來他所擁有的衡山郡,南陽郡,南郡這三個地方,上古是劃分到荊州的,如果要以這個來定國號,那應該叫荊才對,
但是荊這個國號實際上已經被用過了,戰國時的楚國,另一個別名就是荊國,所以才叫荊楚荊楚,堂堂新朝,怎能拾人牙慧,天底下這麼多字,難道就找不出更好的?
這時候就有人提出,主公打敗項羽的地方在定陶,此地上古屬於徐州,不如就以徐為國號,多吉利啊!
還有人覺得,根據五德終始說,秦代周行水德,那麼接下來的新朝,應該以符合土德的字來命國號才大吉。這個理論也得不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有些人覺得秦朝國祚太短,根本就算不上正統的朝代,新朝才是繼承周朝的正統,那新朝也應該是水德才對。
隨著劉遠地位越來越高,他身邊已經不缺可用之人,人一多,意見就多,大家七嘴八舌,反而很難統一意見,直把劉遠吵得頭暈腦脹。
最後他拍板,都別嚷嚷了!先定下一個國號,等到選定國都,正式稱帝了,再定一個正式的。
他撇開眾說紛紜的意見,直接自己取了一個:潁。
為什麼叫潁?因為劉遠對潁川有很深的執念。
當初他在潁川郡gān得好好的,項羽非讓他挪窩,劉遠當時還不敢直接跟項羽扛上,只得乖乖聽話,但他心裡一直記著這件事,現在終於揚眉吐氣了,怎麼也要好好宣洩一下心中的鬱悶。
但是劉楨聽到這個國號的時候就噴了。
潁本身沒什麼不好的,它五行屬水,如果按照“代周而立”的正統性,那用這個水德的字確實是對了,但是國號往往會成為後世別人稱呼一個皇帝的頭銜,譬如說周帝,秦帝等等,結果到了劉遠這裡……就變成影帝!
不要這樣好嗎,老爹,我知道你怨念深重,可咱們能換個字嗎?
為了避免老爹乃至自己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