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光祿勳改吏部,掌官員任免、考核、升降、調動。
太僕改為工部,將作坊併入工部,掌宮室營建,山陵、治河、賑災等事宜。
少府與大司農合併為戶部,掌戶籍財經,農商稅收。
廷尉改刑部,掌全國刑獄。
兵部為新成立的官署,掌武官選用,軍械製造,全國兵員調遣等。
原蘭臺改為御史臺,主監察百官,彈劾不法,獨立於六部之外。
原九卿之一的宗正保留職責,獨立於六部之外。
北軍與南軍保留建制,直接隸屬皇帝統轄,獨立於六部之外。
以上各官署又作細分,以便各司其職,分工別類。
這樣一來,所有制度等於被全盤打亂,又重新組合,然而許多人發現,這樣劃分之後,職權更加清晰,也更有效率,與此相應的,天子的權威也大大增加了。
此時的天子已經不是登基初年被bī取消酒類官營的天子了,鹽鐵官營所帶來的豐厚的國庫收入,使得所有人都無話可說,也使得天子挺直了腰桿,不必再向任何人低頭,當然也有人說,其實永泰元年天子的退讓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妥協策略,為的是讓政令能夠更順利的推行下去。
而今繼造紙之後,科舉賢良便是棋盤上又一步驚人之棋。
商周時,識文斷字僅限於少數人,有時候甚至連貴族都未必學識淵博,能認字就已經非常了不得了,愚昧閉塞的奴隸制環境必然導致官員的任用選拔都要依賴出身,所以世卿世祿制應運而生。
到了東周列國乃至秦代時,因為人才輩出,群雄逐鹿,又多了以軍功晉身的軍功制,由門客出身而被薦官的養士制,以田地多寡來作為判斷標準的闢田制,還有像劉薪那樣受到地方官舉薦而直接任免的闢署制等等,後三者已經相當於另類的察舉賢良了。
毫無疑問,比起這些判斷標準,以考試來定勝負的任免標準肯定更加客觀公正。但是在紙張沒有問世的年代,擁有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多數還是貴族世家出身,像劉遠那樣,也是因為祖上出過三老,家藏典籍,才跟著沾了點光認得幾個字,這已經很難得了。
所以科舉賢良不能貿貿然推行,只有在出現紙張,並且紙張已經普及一定程度了,才能進行到科舉賢良這一步。
現在雖然只是打算在咸陽城試行,但朝廷的步伐還是邁得太快了些,依照姬辭的想法,起碼要在十年之後,才擁有推行科舉賢良的成熟條件。
雖然招致不少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