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4/1-2006041Q60B47.jpg" />
當大規模軍事轉移的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展開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中國紅軍總司令部——構成蘇區指揮中樞的龐大機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快速運轉。
在歷史的那個時刻,在整個中央蘇區內,工作最繁忙、心情最緊張的當屬共產黨中央總負責人博古。
博古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至少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的幾年間,作為共產黨領導層中的重要一員,他的名字無論從哪方面講都該列入黨史名冊。但自一九三一年成為臨時中央政治局總負責人後,僅僅過了三年,他便在紅軍大規模軍事轉移的途中從革命史冊上消失了。中國紅軍到達陝北之後,博古在中共中央組織部供職。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他被派往湖北任中共中央長江局組織部部長。一九四一年回到延安在《解放日報》和新華通訊社工作。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作為與國民黨談判的共產黨代表團成員之一,他乘坐的飛機在重慶飛往延安的途中,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墜毀,時年三十九歲的博古遇難。同機遇難的還有著名的共產黨人葉挺和鄧發。
隨著那架“因為氣候原因而迷失了方向”的小型飛機一頭栽進中國西部的黃土溝壑中,博古曲折的人生經歷也在剎那間被塵封為歷史往事。而恰恰在博古全面掌握領導權的三年間,中國共產黨人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了中國革命史上最艱難的歲月。在這段歲月裡,博古所面對的複雜的政治鬥爭和險惡的軍事形勢,無不在質疑和挑戰著他十分有限的政治經驗和軍事才能。作為承擔著中國革命命運的領導者,博古被他所肩負的巨大責任折磨得十分消瘦。
博古,原名秦邦憲。江蘇無錫的秦家曾是一個書香傳世的大家,這個家族的族譜上有中國文學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北宋婉約派詞人秦觀。秦觀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悽婉詞句,在整整十個世紀過去了之後,依舊被中國人在各式各樣的紙頁中書過來寫過去。只是到博古出生時,秦家的家境已經敗落。博古對詩詞毫無興趣,天生的演說才能使他成為學生運動領袖。一九二五年,十八歲的博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六年,和無數嚮往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國青年一樣,他奔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此期間,他與同學王明共同組成了一個名為“二十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