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給貧困農民。
有此發現後,中正公馬上照方抓藥,開始在圓臺島嘗試分田地、掌民心,而第一批實驗物件自然就是不離不棄跟隨其退守海島的數十萬大軍,於是每一名退役戰士便都得到了一塊只要不買賣交易,自營耕種便可以子孫傳承,永久免稅的田地,果然迅速穩定了軍心。
之後中華民國巧合之下,吞併了人口只餘數百萬的韓朝半島,得到了無數偏野荒地,嚐到了甜頭的中正公,便又偷師去學赤色政權開墾地廣人稀的西疆廣袤土地時,建設大農場的法子。
可惜因為舊政府偏於一隅之地,財力已是不足,完全照搬赤色政權那由國家投入海量人力、物力‘拓荒積田’的辦法並不現實。
無奈之下中正公集合智囊想出了一個權宜之計,即允許私人廣購‘韓朝’遠離城市的荒地,凡超過十萬畝者其田地等同於‘戰士授田’,一律免稅。
這種以犧牲稅收為代價,開發荒田增強國力的辦法其實無異於飲鴆止渴,只會出現在領袖獨裁統治下,與某些敵對勢力對峙爭雄的特殊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展,亞太趨勢日益和平,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蔣公逝世後,無論是‘戰士授田’還是‘拓荒農場’的政策便都被廢除,不過為了政權和平過渡,標榜著民選組閣的民國政府卻表示將按照‘契約精神’,承認以前的戰士田地和大農場永久免稅繼續生效。
之後幾十年間,隨著人口劇增,新城市、村鎮不斷出現,絕大部分的‘戰士授田’和‘拓荒農場’早已或被國家收購,或被私人買賣,重新變成了普通田地,這兩個名詞便再也無人提起。
張木子這樣的年輕人當然不會知道自己還沒出生前就已經廢止的政策,也不懂得一英畝的面積有多大,金元又是哪裡的貨幣,但四十五萬六千這個數字用來形容土地相當驚人他還是能瞭解的,不由睜大眼睛說道:“聽起來真的是很多、很多土地啊!”
“是的,”查理斯笑著說道:“雖然比起米利堅、澳利亞或加拿大那些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英畝的超級農場小了一些,但在東亞,四十五萬英畝田地已經非常可觀了,尤其是它們全都在一座四季如春,環境優美的海島上。
除了可以保住免稅政策的農牧主業外,還有漁業碼頭、民宿經營等等產業,可以讓您獲利豐厚。”
“查理斯先生,聽你這麼一說我又覺得它不太大了,四十五萬可比一千萬小了二十多倍呢,”張木子嘴角笑著說道,但眼神中的光亮卻表明他此時已是興奮到了極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