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當過駐日使館參贊、為日本人所熟知的詩人黃遵憲,憤慨於吳大瀓的敗走,寫了一首長詩《度遼將軍歌》。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棄冠脫劍無人惜,
只幸腰間印未失。
據說,這顆古印是當時住在上海的著名書畫家吳昌碩偽造的。
牛莊、營口、田莊臺失陷後,戰局暫時告一段落。下一個戰役將是從山海關指向北京,不過,那需要相當長的準備時間。各戰線暫時都呈現出膠著、休戰狀態。
李鴻章在媾和談判之前提出了“休戰”的要求。懼怕列強幹涉,希望儘快收場的陸奧認為,這不過是追認現狀罷了,不如爽快地應承,做一個順水推舟的人情。但是,休戰必須尊重軍部的意向。由於連戰告捷,軍部一定會堅決反對休戰。為使軍部能夠接受,就得給它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
3月21日,第二次會談中,伊藤博文提出休戰條件:
一、把大沽、天津、山海關讓與日軍。
二、該地清軍解除武裝,交出軍需品。
三、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交日軍控制。
四、停戰中軍費由中方負擔。
這些條件無疑是在首都北京的咽喉處插上一把匕首。日本軍部早就想這麼做了,只是由於兵力和戰費不足,至今還無法實現。不流一滴血便得償夙願,軍部當然會滿意,不會有任何異議。
使日本軍部滿意的條件,對於清廷來說,就是極其苛刻的條件。
李鴻章滿以為依據現狀附加上一條休戰條款就行了,不禁被這個苛刻的條件弄得瞠目結舌。
“太苛刻了,過於苛刻……超出想象的苛刻方案……”
看了攤在桌上的日方條件譯文,李鴻章嘴唇顫動,他的身軀突然變小了。在當時的中國人中,他屬於高身材,有一米七幾。他能當上淮軍領袖,恐怕也沾了高大的光。比起其貌不揚的曾國藩來,他在體格方面佔了便宜。
李鴻章聲調也變了,比以往低沉得多,說道:“這次戰爭,緣起於朝鮮問題,日軍把朝鮮全土奪到手中,又進兵我國領土之內,如真正希望永久和平,日本不但要考慮自己的立場,還應當考慮中國的名譽,天津、大沽、山海關是我國國都的門戶。我認為這個方案太過分了。日軍在戰局上握有主動權,什麼條件都提得出來,這一點,我們也明白,但是,物有極限,若一意孤行,則恐怕日本得和平之空名,也將有失掉實利之虞。”
伊藤答道:“我倒不認為這些條件超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