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問了一次:“為什麼是梁啟超?”
“你知道梁啟超的死因可能是一次醫療疏失的後遺症嗎?”
他搖了搖頭,可是隨即微微皺眉苦笑,那糾結的表情,彷彿明白了我的用意——因為胡導演遽爾過世,也是在一次極為平常的心臟繞道手術之後。據說手術成功,而手術完成了,人卻一直未曾清醒過來。
“胡導演經常說袁世凱,也說過秋瑾、呂公望、熊成基,更多提起的還有周作人,最喜歡談的卻是老舍;但是他從來沒有提過樑啟超。”藤井賢一頭一次流露出非常為難的神色,他不斷咂巴著嘴,腮幫子也由於大牙一下又一下地緊咬,而鼓動起結實的筋肉。我猜想:怕不是因為他家裡也開過醫院、而對於電影故事所可能涉及的醫療糾紛而覺得不安了。
“藤井先生,”我刻意放緩了語速,希望他不至於有一言一字的誤會:“坦白說,我對原本胡導演想拍什麼故事,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至於你和他有些什麼約定或者是承諾,也不干我的事。我呢,也不想浪費你的還有我自己的時間。不過,如果你這麼辛辛苦苦來一趟,覺得是想完成一個可以紀念胡導演的電影故事,也許還可以反映出一種歷史情懷之類的東西,我也只能從這個題材、這個角度說起。”
“可是,為什麼是梁啟超?”他問了第三次。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是因為我更想迫使他吐露或者暴露另一面的隱衷:他再三希望我從丁連山和薄無鬼亦敵亦友、又或是化敵為友的關係上去作文章、編故事,總有一種重新鼓吹大東亞共榮圈的隱喻企圖。
“那麼你也說說看——”我說,“為什麼是薄無鬼?為什麼是‘わし’?過去這麼些年,我可從來沒有聽胡導演對他、對丁連山、甚至對‘偽滿洲國’的材料那樣有興趣過。在我看來,與其說你要完成一部胡導演懸念已久、卻始終沒有完成的作品,倒不如說是你要藉由他的名義,投資拍攝一部重新翻轉歷史、重新解釋清國和日本關係的電影。而且呢,這故事由日本人來寫不稀奇,倒是扛著老胡的旗號,噱頭就不小了。”
我這麼說著的同時,心裡反覆往深處想去:或者,“わし”是確實存在的。“我組”,在漢語諧音“我族”,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在日本發起,吸收日、清兩國人民,宣示友好、和平且互助如同族的組織”。這個“組”或者“族”,是如何以想象的形式存在的呢?就讓我先吐露一個關於梁啟超其人其事的小小段落,作為我如此設問的夾註好了:
戊戌變法維新百又二日,以慈禧策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