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軍旅。
當然身為奧哈拉家族的一員,大衛自然不會滿足於普通計程車兵身份。他憑藉家族的影響力,各種剜門子盜洞找關係,最後成功進入了米國海軍陸戰隊警衛營。
這支警衛營是米國政府派駐世界各地大使館的精英警衛部隊,肩負著保衛使館安全的重要任務。由於需要長期駐紮國外,他們的薪水頗為豐厚,而且晉升機會也多。只需要完成一次兩三年的國外駐紮任務,回國後大衛便有望晉升為中尉,與肖特上尉的級別也相去不遠。
大衛表哥參軍後,經過短期的軍事訓練,便被派遣至華國滬上的米國領事館執行任務。
經過了歐戰的洗禮之後,米國軍隊在此時還是比較強大的。在歐戰期間,米軍派遣了超過兩百萬士兵奔赴歐洲戰場,他們幫助協約國頂住了德軍的壓力,甚至在埃納-馬恩突出部之戰中與德軍展開了慘烈的近身肉搏戰。
農場姑姑的丈夫,大衛表哥的父親就是在這場戰鬥中犧牲的,他當時是米國陸軍第1步兵師,被稱為大紅一師(big Red one)的一名中校副團長。
米軍的兵源主要就是來自於像大衛家族這樣的南方農場主家庭,這些家庭以自耕農為主,被譽為“良家子”。值得一提的是,米軍中作戰最勇猛的部隊幾乎都是由“德州紅脖和中西部土老帽”組成的。
自18世紀以來,許多南方家庭就有著讓家中年輕子弟參軍的悠久傳統。在南北戰爭期間,奧哈拉家族的男性成員幾乎全都走上了戰場。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初,隨著米國軍隊的逐漸腐化才慢慢失去。自南北戰爭後,有大量的農場主家族一直在米軍中服役,尤其以南卡羅萊納州和佐治亞州的比例最高。
在米國軍隊中,軍官的家屬被允許隨軍居住在軍事基地內,因此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大院子弟”,和華國很像吧?
這些孩子在高中畢業後,如果學業成績不甚突出,往往會選擇進入軍校深造。畢業後,他們通常會追隨父兄的腳步加入軍隊,退役後則返回地方擔任警察或治安官,繼續傳授下一代騎射本領,如此迴圈往復,逐漸形成了軍事世家的傳統。
歷史充分證明,那些由具有“耕戰”傳統的“良家子”組成的軍隊往往戰鬥力都十分強悍,那些雄踞一時的偉大帝國,橫掃六合的秦帝國,羅馬帝國,大漢帝國,唐帝國其軍力之強,無不與這一傳統緊密相連。
漢代的西北六郡就盛產“良家子”,有詩讚美道:“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生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