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陳果山是一座低矮的小山包,面積不上三十畝,坐落在學堂村通往馬海鎮的公路邊,距離田禾家一公里左右,四周是一馬平川的水稻田。
陳果山同鎮政府的駐地林厝山遙遙相望,距離不上三公里,兩山形狀高度大小相仿,就象平地上的兩個大土堆。山上沒有石頭,全是黃砂土,這對山多石頭多的福建是很少見的。陳果山同林厝山的來歷,還有段美麗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馬海平原一帶經常受到海水肆虐。每年臺風一來,海水倒灌,萬畝良田淹沒,大批房屋被沖毀,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當時,一位仙人目睹這一人間慘狀,就撥了根青蒿,挑一擔竹箕,夜夜挑土圍堤填海。眼看兩條堤壩就要合攏了,仙人一時興奮,不顧天將破曉,想挑最後一擔土把缺口堵上。當他跨步到了馬海鎮時,剛好被一早起拾豬屎的老農看見。老農一聲驚呼,仙人的法力頓時消失,青蒿斷了,兩土箕的土就灑在學堂村和北門村的村口邊,從此就有了陳果山和林厝山。沒完成的圍堤變成了現在的黃歧半島和鑑江半島,缺口就是今天的海門口。海門口內就成了羅源灣,海門口外就是臺灣海峽。
站在陳果山山頂上,整個馬海鎮的十幾個村莊一覽無遺。清晨,薄薄的晨霧象一條飄動的白紗巾把遠處山腳下的村莊一個個籠在一起,豪華氣派的現代樓房建築如海市蜃樓般若隱若現。傍晚,落日的餘輝照在遠處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金燦燦一片一望無垠。馬海平原、羅源灣實在太美了!
田禾的父親田長山生前經常說,陳果山是風水寶地,是學堂村的風水山,多次表示自己死後葬在陳果山山頂上的願望。
陳果山之所以叫陳果山,顧名思義,歷史上,陳果山是屬於學堂村陳家的。一九三三年著名的閩東暴動,學堂村的陳家有十幾個年輕人參加了,後來當了紅軍,學堂村成了紅區。北門村是大村,區公所所在地,是白區。兩村相距才六里地,陳果山是分界線。據村裡的老人說,當年葉飛將軍就到過陳果山,站在山頂上拿著望遠鏡看北門村。他鼻樑上有一道子彈穿過的傷痕,很顯眼。人們知道他是從國外回來的,背後都叫他番仔哥。
“二·三(民國二三年)革命失敗後,北門村的大地主,也是馬海區的區長林虎強行佔有了陳果山,在山上種了桃樹、李樹,修了小石屋,僱人看護。其實那是區公所監視學堂村的觀察哨。解放後土改運動,陳果山被政府劃撥給了區農場。
改革開放以前,田長山長期擔任鄉農場場長。當時陳果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