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歷史與真相的關係正如神學與宗教的關係,也就是,不值一提。
——L.L.
人類的大散居始於兩千年前人類首次發現利比-謝菲爾德驅動器之後。時至今日,大散居仍在持續,絲毫沒有停頓的跡象。於是,歷史的書寫不可能再是單一線索的敘事,哪怕按照許多條相互補充的線索來記敘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在二十一世紀末(公元)[1]的地球老家,我們人類已經有能力在一個世紀內將自身的數目翻上三番——前提是有充分的空間和原材料。
恆星驅動器將上述兩者賜給了我們。人類以數倍於光速的速度向銀河系深處擴散,人口如同酵母一樣膨脹起來。如果二十一世紀已經實現人口翻番的話,我們現在的數目本來應該大約為7×109×268個大得無法想象的數字,只有計算機才能理解它所代表的意義:
7×109×268=2,066,035,336,255,469,780,992,000,000,000
——換句話說,超過20萬萬萬萬萬億個人。
——換句話說,一大堆蛋白質,其質量為我們老家地球的2500萬倍。
難以置信。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發生了大散居,上述巨大數字是不可思議的。就在人類有能力每一百年將自身數目翻三番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危機,有可能連翻一番都無法實現,這被稱為酵母菌增長法則中的曲線拐點:酵母群體會以足夠快的速度殺死自己的成員,使總體數目保持不穩定的零增長,以此避免整個群體被酵母自身所產生的毒物所吞噬。對人類來說就是爆發全面戰爭,或是馬爾薩斯人口論中提及的其他方式,最終的結果都是走向滅亡。
然而,我們認為,人類並沒有增長到那個龐大得可怕的數目,因為在大散居剛開始時,參與這一遷移的基數並不是70億,而是隻有幾百萬。從那以後到現在的兩千多年,人類不斷從地球或別的殖民行星遷往更遙遠的地方。這些遷移規模較小,也沒有統計,加起來可能有幾億人。
到現在,我們已經無法合理地估計人類目前的數量,甚至連有多少個殖民行星也無從知曉。我們最好的推測是殖民行星的數量必定在兩千個以上,人口必定超過了五千億。而實際上,殖民行星的數量完全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人口則是我們認為的四倍。甚至更多。
因此,在歷史編撰的過程中,連人口統計這樣的資料都不可能得到。我們收到的資料都已過時,通常還很不完整。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